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運用地圖說出臺灣省的位置、范圍、了解臺灣省的人口狀況,明確臺灣是中國的神圣不可分割的領土。
2.使學生能夠運用地圖和資料分析、掌握臺灣省的自然環(huán)境特色。
3.能夠運用地圖和資料,初步學會分析臺灣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從而培養(yǎng)學生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初步學會認識區(qū)域地理的方法。
4.通過史實材料,使學生明確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責任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重點難點
1.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
2.臺灣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
教學方法
討論法、問題法、啟發(fā)式、講述法等各種方法相結合。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及意圖
學生活動及預期效果
一、導課:
伴隨者歡快優(yōu)美的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屏幕上出現(xiàn)日月潭的畫面。終止音樂,老師提問:這首歌曲叫什么?日月潭位于我國哪個???
師講述: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了解臺灣省。
二、自主探究:
1.了解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
①承接導課,老師追問:為什么說臺灣省是祖國神圣的領土?你知道那些史料和證據(jù)?(視頻鏈接:鄭成功收復臺灣)
(意圖:1.改變教材原來的順序是為了教學過程銜接自然,突出重點。同時為后面自然環(huán)境的認識作鋪墊。2、這個問題的設置旨在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儲備,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
②師歸納補充、講述:
首先,從地緣關系上,臺灣原來就是祖國大陸的一部分。后來由于地殼運動,大約一萬年前,臺灣海峽相應的部分下沉,臺灣島于是成了祖國東海中一個四面環(huán)海的大陸島。其次,從血緣關系上看,臺灣的居民中,漢族約占97%,主要來自大陸的廣東、福建等省。最后,從行政區(qū)劃、文化淵源上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歷朝歷代的“王土”。比如三國、明末、清朝……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后,臺灣與祖國大陸分割至今。
2.認識臺灣的自然環(huán)境:
承轉:既然臺灣是祖國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骨肉相連,血脈相通。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和我更應該走進臺灣,去認識它、了解它(動畫鏈接:寶島臺灣):
1)(顯示臺灣省輪廓圖)
老師口述自學任務:
①在33頁圖6.22中找出臺灣島、澎湖列島、釣魚島、東海、南海、太平洋。
②看看北回歸線穿過臺灣島的哪個部位?
(對北回歸線穿過的地理意義作簡要講述,不要展開。)
③看圖6.22說出臺灣省的位置、范圍。
(大屏幕顯示臺灣的位置、范圍)
④你還能從圖中獲得哪些知識?
(意圖:拓展學生的思維,照顧每一位學生,突現(xiàn)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學生通過地圖獲取地理知識的習慣。)
2)承轉:以上就是臺灣的概況。我們知道自明朝開始,外國列強多次侵犯臺灣,他們主要是看準了臺灣之寶。“寶”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
出示自學指導:(大屏幕顯示)
(意圖:先學后教,把學習的權力交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
請大家閱讀35頁課文“美麗富饒的寶島”及圖6.24結合圖6.25,分析討論回答下列問題:
①臺灣主要有哪些農(nóng)產(chǎn)品?
②說說盛產(chǎn)這些農(nóng)產(chǎn)品的原因?
(意圖:讓學生感悟自然環(huán)境與農(nóng)事活動的密切關系,體會人地關系。)
③農(nóng)產(chǎn)品和森林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為什么?這種分布體現(xiàn)了一種什么地理觀念?
(意圖:給學生滲透因地制宜觀。)
④臺灣之“寶”除了豐富的農(nóng)產(chǎn)品,還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結合36頁活動1回答。
⑤“美麗富饒的寶島”“美麗”在什么地方?請看大屏幕,顯示臺灣的玉山、日月潭等優(yōu)美風景,教師以優(yōu)美、流暢的語言介紹玉山、日月潭。
(意圖:讓學生感受臺灣美麗的自然風光,同時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評價體驗,總結延伸:
1.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臺灣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以簡短流暢的語言來回答。
(意圖:給學生寬松的展現(xiàn)自我的氛圍,突現(xiàn)學生的個性,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2.你認為學習一個區(qū)域的自然環(huán)境應該包括哪些方面呢?
(意圖:幫助學生分析學習區(qū)域地理的方法,初步掌握地理學科的特點。)
同學們: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祖國的寶島——臺灣,課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搜集有關臺灣的資料,豐富你們的知識,開拓視野,也可以和同學們交流。如果你們更有興趣,可以從不同角度,自選一個題目,以“走進臺灣———”寫一篇關于臺灣的小論文、心得體會等文章,讓我和你們共享學習的收獲,好嗎?!
學生心情很輕松,齊聲答出<<阿里山的姑娘>>、臺灣省。同時屏幕顯示:
祖國的神圣領土—臺灣省
學生容易從歷史的角度講述有關臺灣與大陸的聯(lián)系,比如:鄭成功收復臺灣……
如果的學生回答出乎意料,教師應謙虛地向學生學習,鼓勵學生超過老師,體現(xiàn)教學相長的原則。
學生聽講結束后,完成第34頁活動1。
學生用鉛筆在地圖上勾勒。
學生容易回答的問題,老師可以大膽的不講。
學生獨立思考,從不同的角度回答臺灣省的位置,比如海陸位置,與大陸的相對位置、緯度位置。若有不妥之處,首先讓同學自己相互指正、評價,學生糾正很到位,老師無需再講。
學生的回答可能五花八門,教師應及時引導、肯定。如果回答出臺灣的地形特點,臺灣省與福建省的位置關系,將非常好。
老師可以指明個別膽小的學生回答,各他們鍛煉的機會。
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只要能回答出臺灣的氣候特點,比如降水、氣溫等應及時給予肯定,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回答,不要照讀原文。
學生能聯(lián)系臺灣的地形回答此題會更好。
【祖國的神圣領土】相關文章:
★ 我國的地理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