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不是大節(jié)氣,屬雜節(jié),但我國老百姓極為重視這個不是大節(jié)氣的節(jié)氣,民間流傳“三伏進補”“冬病夏治”“夏練三伏”等諺語和風俗,非常留意一年哪天起伏,中伏是十天還是二十天,哪天收伏等問題.對于這些問題可以通過查看記載較詳細的日歷和上網弄清楚,但當手邊沒有這種日歷和不能上網時,能不能通過簡單計算算出來呢?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要清楚前人如何用“天干地支紀日(干支紀日)”的,因起伏不涉及到地支,在此只提及一下天干紀日。天干共十個,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古人就是用這十個天干和十二個地支結合起來紀日,依次出現以十個天干開頭的所謂甲日,乙日,丙日,...庚日,辛日...。不難看出某個天干日每十天出現一次。為方便計算,在此用1,2,3,4,5,6,7,8,9,10(或0)與十個天干一一對應。如通過計算結果為8,這天就是相對應的辛日。根據“夏至三庚便入伏”、“秋后必有一伏”從夏至起的第三個庚日就是初伏的起始日,第四個庚日中伏開始,第五或第六個庚日(若第五庚日出現在立秋前)末伏開始。要確定夏至起的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等庚日,那先一定要知道夏至日的天干。本人通過數學分析,根據易記算的原則,總結出“百年夏至天干號簡易口訣計算法”,無須筆算通過心算就能快速確定夏至天干。
口訣:奇1偶6,除以4,不是1就是2,三和夏至天干號
注解:
1) 口訣共四短句,前三句都是數,依次叫第一數,第二數,第三數。
2) 奇1偶6,除以4是對年份后兩位而言,第一數當年份是奇數時為1,偶數時為6 ;用年份后兩位數除以4的商有時 可能是個帶小數點十位數,但第二數僅要個位數。
3) 不是1就是2對夏至日而言,因為夏至日不是6月21,就是 6月22,如果是21第三數就取1,如果是22第三數就取2。
4) 上面三個數相加,其和的個位就是此年夏至日天干號。
5) 本口訣只適應本世紀,確定上個世紀(20世紀)某年夏至天干將口訣第一短句換成奇6偶1,其它三句照原;確定下個世紀(22世紀)夏至天干,第一短句換成奇5偶0,其它三句不變。
例:計算2006年夏至6月21日天干號和三伏起始日期
按口訣得:第一數6, 第二數1, 第三數1,天干號為:6+1+1=8天干號8相對應的是天干“辛”2006年夏至6月21日是辛日這樣很容易判斷夏至后的第一個庚日6月30日,第二個庚日7月10日, 第三個庚日7月20日,即2006年初伏起始日, 第四個庚日7月30日中伏開始,8月9日末伏開始,8月18日三伏結束。
綜上所述,知道了某年夏至,就能很快知道當年三伏啟始。
【怎樣算出那天起伏和收伏】相關文章:
★ 中國地理科普知識
★ 地球的壽命有多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