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海峽是借它沿岸的馬六甲古城得名的。馬六甲城原是個小漁村,位于馬來半島南岸,從15世紀中期起,開始興旺起來,建立了滿剌加王國,統(tǒng)一了馬來半島。到16世紀初,馬六甲城已十分繁華,不亞于當時的威尼斯、亞歷山大和熱那亞等地中海名城。
馬六甲海峽的歷史悠久,約在公元4世紀時,阿拉伯人就開辟了從印度洋穿過馬六甲海峽,經過南海到達中國的航線。他們把中國的絲綢、瓷器,馬魯古群島的香料運往羅馬等歐洲國家。公元7-15世紀,中國、印度和阿拉伯國家海上貿易船只,都要經過馬六甲海峽。16世紀初,葡萄牙航海家開辟了大西洋至印度洋航線。1869年,蘇伊士運河貫通,大大縮短了從歐洲到東方的航路。
馬六甲海峽的通航船只急劇增多。沿岸的新加坡港,是世界 著名大港,吞吐量為世界第四。港內碼頭岸線長達三四千米,可同時容納30余艘巨輪停 泊。擁有40萬噸級的巨型船瑪,能修理世界最大的超級油輪。
【馬六甲海峽是因什么而得名】相關文章:
★ 吳尚時
★ 徐霞客
★ 全球甲型H1N1流感疫情最新數(shù)字(截至5月7日4時)
★ 世界上最東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