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高三上學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試卷(含答案)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6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荚嚱Y束后,將本試卷以及答題卡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試科目填涂在試卷和答題紙規(guī)定的地方。
第Ⅰ卷
注意事項:第Ⅰ卷為選擇題,共34小題,每小題1.5分,共51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最符合題目要求。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擇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直接寫在本試卷上。
安徽黃山山體主要由垂直 節(jié)理發(fā)育的花崗巖構成。奇松、怪石、云海、溫泉被稱為黃山四絕。黃山先后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根據圖文回答1~2題。
猴子觀海
1.構成黃山山體的花崗巖的成因類型是()
A.噴出型巖漿巖 B.沉積巖 C.侵入型巖漿巖 D.變質巖
2.形成猴子觀海景觀的主要地質作用形式是()
A.風化、侵蝕作用 B.搬運作用 C.沉積作用 D.巖漿活動
在一定的地質作用下,某些有用的礦物富集形成了礦產。讀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回答3~4題。
3.圖中與煤炭資源形成相關的地質作用過程是()
A.①② B.④⑤⑧ C.②④ D.③⑥⑦⑨
4.圖示各相關地質作用中,能表示大理巖形成的是()
A.② B.③ C.⑦ D.⑨
讀某地地貌景觀及其地質構造示意圖,完成5~6題。
5.關于圖 中地貌的說法正確的是()
A.M、O、Q均為背斜山 B.M、O、Q均為向斜山
C.M、O、Q均為斷層山 D.M為背斜山,O為向斜山,Q為斷層山
6.關于圖中N、P兩地的說法正確的是()
A.N處地下可能含有金、銀、銅等礦產 B.P處地下可能含有石油礦產
C.N處巖石抗侵蝕能力弱,受外力侵蝕成谷 D.P處為斷裂下陷形成的
讀北京某日相關氣象預報資料表,完成7~8題。
相關數(shù)據日期天氣現(xiàn)象氣溫風向風力
今日(31日)日出/日落時間31日 白天 多云高溫15℃ 無持續(xù)風向微風
夜間陣雨低溫4℃無持續(xù)風向微風
06:42/17:13
明日(1日)日出/日落時間
1日白天陣雨高溫7℃北風6~7級
夜間晴低溫-2℃北風5~6級
2日白天晴高溫10℃北風3~4級
06:43/17:12
夜間晴低溫-2℃無持續(xù)風向微風
7.資料日期中的今日所反映的可能是()
A.1月31日 B.5月31日 C.8月31日 D.10月31日
8.下列關于北京氣象資料中三日天氣的敘述,正確的是()
A.31日氣壓較高,主要因為受暖空氣影響
B.1日白天氣溫低,主要因為大氣削弱作用強并且受冷空氣影響大
C.1日風力較大,主要因為副熱帶高壓勢力強
D.2日夜間氣溫低,主要因為大氣逆輻射強
讀北半球大氣環(huán)流示意圖,完成9~10題。
9.受①、②氣壓帶、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氣候類型是()
A.地中海氣候 B.熱帶草原氣候 C.亞熱帶季風氣候 D.熱帶沙漠氣候
10.當氣壓帶⑤被切斷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東南風 B.南亞盛行東北風
C.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呈順時針流動 D.我國東南沿海常受臺風影響
鋒線指鋒面與地面的交線,下圖 反映某地區(qū)某年4月11~13日鋒線移動情況。讀圖完成11~12題。
11.該鋒面屬于()
A.北半球冷鋒 B.南半球暖鋒
C.北半球暖鋒 D.南半球冷鋒
12.11 ~13日期間,甲地氣溫最低值出現(xiàn)在()
A.11日的深夜 B.12日的深夜
C.11日的日出前后 D.13日的日出前后
讀圖,回答13~14題。
13.圖中洋流所在的大洋為()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4.圖中洋流對相鄰陸地環(huán)境的影響是()
A.增加了濕、熱程度 B.降低了干、熱程度 C.減輕了寒冷狀況 D.加劇了干燥狀況
讀我國東北地區(qū)某河流局部地區(qū)(a)和該河流甲河段徑流構成及變化(b)圖,完成15~16題。
15.河流補給水源按雨水、季節(jié)性積雪融水、地下水、湖泊水排序正確的是()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②①④③
16.關于甲水文站徑流特點的敘述,下列正確的是()
A.圖中湖泊能夠起到削減洪峰的作用 B.潛水和湖泊水補給一年中從不間斷
C.從1月到7月,各月徑流量逐月上升 D.從7月到10月,各 月徑流由三種水體構成
圖1表示大氣圈、生物圈和巖石圈的某種關系。a為甲、乙間相互作用,b為甲、丙間相互作用。圖2為我國內陸某地自然景觀。讀圖,完成17~18題。
17.若a形成化石,b形成圖2中的景觀,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甲表示大氣圈 B.乙表示生物圈 C.丙表示巖石圈 D.甲影響丙的演化
18.圖2所示的區(qū)域()
①氣候干旱、降水少 ②流水作用強烈,物理風化微弱
③風力侵蝕顯著,流水侵蝕微弱 ④植被稀少,土壤有機質含量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下圖為小尺度范圍內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圖。讀圖完成19~20題。
19.圖中①②③④⑤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名稱分別是()
A.地形 生物 大氣 水文 土壤 B.土壤 生物 大氣 水文 地形
C.土壤 地形 水文 大氣 生物 D.生物 地形 大氣 水文 土壤
20.如果當?shù)卮罅恐脖辉馐芷茐?,其地理環(huán)境可能發(fā)生的變化有()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徑流量變化增大 ②動物棲息地遭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 ③河流水位降低 ④土壤肥力下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地理環(huán)境中各 事象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若某事象發(fā)生變化就會給其他事象帶來影響,甚至發(fā)生一系列的變化。讀圖回答21~22題。
21.圖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
A.人口數(shù)量增多 B.氣候變化 C.森林破壞 D.圍湖造田
22.上圖反映了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
A.綜合性特征 B.區(qū)域性特征 C.整體性特征 D.差異性特征
根據下圖中信息,完成23~24題。
23.引起圖中地理環(huán)境變化的根本因素是()
A.大氣環(huán)流 B.地殼運動 C.海陸位置 D.人類活動
24.圖示地理環(huán)境的演化過程主要體現(xiàn)了()
A.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 B.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 C.地理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性 D.地理環(huán)境的復雜性
下圖為某代表團的亞、歐、非考察路線和活動區(qū)域圖。據此完成25~26題。
25.導致沿途①和③、②和③地氣候的差異的主要因素分別是()
①太陽輻射 ②大氣環(huán)流 ③地形 ④洋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26 .③④⑤體現(xiàn)自然帶的()
A.緯度地帶性規(guī)律 B.經度地帶性規(guī)律
C.垂直地帶性規(guī)律 D.非地帶性規(guī)律
讀世界某區(qū)域示意圖,完成27~28題。
27.甲、乙、丙三地的典型植被依次是()
A.荒漠、草原、荒漠 B.森林、草原、荒漠
C.森林、高山草甸、荒漠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8.丁地降水量及主要水汽來源組合正確的是()
A.大于300毫米;印度洋 B.大于300毫米;大西洋
C.小于300毫米;北冰洋 D.小于300毫米;印度洋
一探險隊在某地形區(qū)進行考察,從某地出發(fā),由南向北依次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觀,如下圖所示,圖中數(shù)據表示海拔高度。讀圖,完成29~30題。
29.該地形區(qū)最有可能為()
A.橫斷山脈 B.秦嶺山脈 C.天山山脈 D.青藏高原
30.該地形區(qū)海拔2 100~3 000米左右的高度,南坡為荒漠、草原,北坡為云杉林,主要因為北坡()
A.位于向陽坡,熱量條件充足 B.受西風帶影響 ,迎風坡多地形雨
C.受山谷風的影響,多夜雨 D.受副極地低壓帶的控制,多降雪
林線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也就是高山林線。下圖為全球部分山脈、山地林線海拔高度示意圖。讀圖,完成第31~32題。
31.全球山地林線的分布()
A.從30N的副熱帶向南北兩極遞減
B.林線海拔最大值出現(xiàn)在赤道上
C.天山林線低于橫斷山脈是因其遠離海洋、水汽少
D.50N~70N之間緯度每升高1, 林線海拔約升高130米
32.控制林線海拔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是()
①溫度 ②濕度 ③坡度 ④坡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下圖示意的是全球可能發(fā)生的某種環(huán)境變遷。讀圖,完成33~34題。
33.該環(huán)境變遷最可能是()
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沒 B.火山、地震頻發(fā) C.荒漠化日趨嚴重 D.臭氧層空洞擴大
34.該環(huán)境變遷對圖示可能發(fā)生區(qū)的影響有()
A.增加糧食產量 B.減少灘涂面積 C.不利于航海 D.有利于港口基礎設施建設
高三學分認定考試地理試題
第Ⅱ卷
注意事項:第Ⅱ卷為綜合題,共4道題,49分。第Ⅱ卷所有題目的答案考生必須將用黑色簽字筆或鋼筆答在規(guī)定的Ⅱ卷答題卡位置。
35.某大學地理系科考隊暑假期間對圖示地區(qū)進行了地質、地貌等野外考察。據此完成下列問題。(12分)
(1)出發(fā)前老師提示:此次考察要注意安全,特別是A區(qū)域常常發(fā)生火山噴發(fā)、地震等地質災害,請你幫助解釋其中的原因。(4分)
(2)考察中,同學們發(fā)現(xiàn)廬山地質構造與圖中C地非常相似,簡述其成因。(4分)
(3)當同學們到達B山山麓地帶休息時,發(fā)現(xiàn)B山山勢高聳,請說出B處地貌形態(tài)形成的原因。(4分)
36.下圖為某大洲南部輪廓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2分)
(1)說出一個與圖中①地氣候類型相同的美國城市,并說明①地氣候類型的分布規(guī)律。(4分)
(2)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說明圖中③地的氣候特征,分析③地氣候類型在歐洲西部分布面積最廣的主要原因。(6分)
37.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
探究課題:探究非洲西海岸洋流形成及對環(huán)境 的影響
材料準備:非洲西海岸沿19S的表層海水溫度觀測值表
距海岸距離(km)052104208312416520626728
水溫(℃)14.716.417.418.419.119.720.320.821.2
探究過程:
(1)結合表,描述沿19S水溫的分布規(guī)律。(2分)
(2)該地區(qū)位于________氣壓帶與________氣壓帶之間,盛行風為________,受此風的影響,海水會發(fā)生運動,在圖甲中畫出該海域海水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的示意圖。(4分)
探究結論:
(3)根據前面的探究,判斷該洋流的性質為________,試在圖乙中M處畫出該洋流的水平流動方向。(2分)
拓展運用:
(4)分析該洋流對沿岸氣候及海洋生物資源的分布有何影響。(4分)
34.根據材料和下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1分)
地理環(huán)境是一個整體,一個區(qū)域地表形態(tài)的變化往往受另一個區(qū)域物質運動的影響。
(1)描述圖示期間該區(qū)域陸地變化特點,并指出其泥沙主要來源區(qū)。(5分)
(2)泥沙主要來源區(qū)哪些氣象災害會加速該區(qū)域陸地面積變化?為什么?(6分)
高三學分認定考試地理試題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二、綜合題
35. (共12分)(1)位于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的碰撞邊界處,地殼運動活躍。(4分)
(2)位于斷層相對上升的一側。(4分)
(3)向斜槽部受擠壓,物質堅實不易被外力侵蝕,反而成為山嶺。(4分)
36. (共14分) (1)洛杉磯(或舊金山) 分布規(guī)律: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4分)
(2)④ 地處西風帶內安第斯山脈的背風坡,氣流下沉 (4分)
(3 )特征:終年溫和濕潤。原因:地處西風帶;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平原為主的地形;山脈多呈東西走向(答3條即可)(6分)
2014年10月高三上學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試卷就分享到這里了,更多相關信息請繼續(xù)關注高考地理試題欄目!
【2014年10月高三上學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試卷(含答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