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高三地理第二次階段考試題(含答案)
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圖示兩個國家,自古以來都不是糧食大國,每年要靠大量的進口糧食維持人們的需要。但卻是世界上第一、二大棕櫚油生產國和出口國。讀圖,回答1~2題。
1.圖示兩個國家成為世界上第一、二大棕櫚油生產國和出口國的主要優(yōu)勢區(qū)位有( )
A.熱帶季風氣候,水熱資源豐富 B.平原面積開闊,土壤肥沃
C.人口眾多,海運便捷 D.產業(yè)體系完善,食品精細加工業(yè)發(fā)達
2.(原創(chuàng))圖示兩國每年大量進口的糧食主要來源最可能是( )
A.澳大利亞B.美國 C.中國 D.阿根廷
讀中東示意圖,回答3~4題。
3.關于圖示①②河流域的敘述,
正確的是 ( )
A.適宜發(fā)展新型電子工業(yè)
B.①河水定期泛濫反而利于農
業(yè)發(fā)展
C.多數居民信仰基督教或猶太教
D.居民多為黑色人種
4.中東石油資源豐富,下列相關說法
正確的是 ( )
A.④比③管道油輪噸位限制小,
并可節(jié)省運河費用
B.最主要輸出途徑是紅海一蘇伊
士運河航線
C.石油大部分運往中國、日本等
國家
D.德黑蘭布局煉油廠的主要區(qū)位
優(yōu)勢是原料
芬瑟島,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島,總面積1630平方千米(如圖)。島上分布的沙漠在世界最古老沙漠中面積最大,現在仍然保留著3萬年前的風貌;同時還分布著世界上唯一生長在沙地上的雨林植被。讀圖,完成5~6題。
5.關于芬瑟島上沙漠成因的敘述,正確的
是 ( )
A.是地質變化和海浪堆積作用而形成的
B.是全球變暖,降水減少的結果
C.因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降水少
而形成的
D.受熱帶雨林遷移農業(yè)的影響而形成的
6.芬瑟島分布著世界上唯一生長在沙地的雨林植
被,其原因可能有 ( )
①接近熱帶雨林分布區(qū),雨林植物種子傳播到此
②沙地土層深厚,利于雨林植物根系向深處延伸
③來自海洋的盛行風帶來較充沛的降水
④沿岸暖流經過,有增溫增濕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讀世界某區(qū)域圖,回答7~8題。
7.關于圖示地區(qū)產業(yè)活動的敘述,正
確的是 ( )
A.以制造業(yè)為主,資源是其發(fā)展初
期的優(yōu)勢區(qū)位
B.農業(yè)發(fā)達,以大牧場放牧業(yè)為主
C.氣候對其種植業(yè)發(fā)展有利
D.勞動力短缺嚴重阻礙了工農業(yè)的發(fā)展
8.圖示區(qū)域旅游業(yè)發(fā)達,游客可能進
行的旅游活動是 ( )
A.船游峽灣海岸
B.欣賞勇士斗牛
C.體驗滑雪飛翔
D.品味風車文化
讀奧蘭治河流域圖,回答9~10題。
9.奧蘭治河流域的氣候特點
是 ( )
A.下游終年炎熱干燥
B.全流域干濕季分明
C.南部流域雨熱同期
D.全流域溫和濕潤
10.莫洛波河河口以下干流河
段 ( )
A.流速緩慢,河道寬闊
B.和上游相比,徑流量
明顯變小
C.沿岸沖積平原種植業(yè)
發(fā)達
D.水電開發(fā)潛力巨大
讀甲、乙兩圖,回答11~12題。
11.甲、乙兩圖中的海峽對比 ( )
A.水流方向基本相反
B.麥哲倫海峽風浪大
C.二者水流方向和風浪大小差不多
D.隨季節(jié)變化二者風浪大小不同
12. 甲、乙兩圖中的塔斯馬尼亞島、火地
島 ( )
A.都是溫帶海洋性氣候
B.都在板塊消亡邊界,多火山、地震
C.塔斯馬尼亞島是大陸島,而火地島是火山島
D.塔斯馬尼亞島森林覆蓋率高,火地島乳畜業(yè)發(fā)達
讀伊比利亞半島地形圖及氣候資料圖,完成1314題。
13.關于圖中甲、乙兩地氣候特征及其成因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受信風影響,兩地夏季降水較少B.受西風影響,兩地冬季降水較多
C.受地形影響,甲地氣溫年較差大于乙地D.受海陸位置影響,甲地年降水量少于乙地
14.關于圖示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地勢高差較大,河流流程較短B.地形復雜多樣,內陸多沙漠分布
C.植被覆蓋率高,以常綠闊葉林為主D.海洋溫暖廣闊,珊瑚礁發(fā)育良好
讀我國某區(qū)域地形剖面圖,回答15~16題。
15.據圖判斷,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
A.該剖面線穿越了我國三級階梯
B.②地形區(qū)北坡自然帶更豐富
C.①③分別是塔里木盆地和柴達木盆地
D.④地區(qū)降水稀少,水資源貧乏
16.有關②⑤⑥⑦地形區(qū)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該地形區(qū)處于板塊生長邊界附近B.都位于亞歐板塊
C.⑥地形區(qū)聚落較多的最主要因素是水源 D.⑦山雪線平均海拔最高
讀我國東部某年雨帶移動示意圖,回答17~18題。
17.該年我國東部地區(qū)可能產生的災害狀況是 ( )
A.南澇北旱 B.南旱北澇
C.南北皆旱 D.南北皆澇
18.下圖中符合Ⅲ區(qū)域氣候特點的是 ( )
讀我國土地資源綜合分區(qū)圖,回答19~20題。
19.I1、Ⅱ4、Ⅸ1、X1分區(qū)主要土地
利用類型分別是 ( )
A.林地、旱田、草地、荒漠
B.林地、水田、草地、荒漠
C.草地、旱田、荒漠、林地
D.草地、建筑用地、林地、水田
20.Ⅵ區(qū)土地資源整治的可行措施是( )
A.實行退耕還林還草,治理土地荒漠化
B.推廣大型寬幅機械作業(yè),減輕水土流失
C.以太陽能為主要能源,保護植被
D.走立體農業(yè)道路,發(fā)展多種經營
讀圖,回答21~22題。
21.圖示地區(qū)自然災害頻繁,發(fā)生在春季的主要有( )
①干旱 ②臺風 ③凌汛④泥石流 ⑤寒潮
A.①②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22.適宜在圖示平原地區(qū)大面積種植的農作物有( )
A.水稻、油菜、茶葉
B.春小麥、亞麻、甜菜
C.棉花、玉米、甘蔗
D.冬小麥、棉花、花生
下表是我國東部地區(qū)四地的氣候資料。據表回答23~24題。
23.表中①地區(qū)的植被類型是 ( )
A.針闊混交林 B.落葉闊葉林C.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D.針葉林
24.關于四地所在地區(qū)礦產資源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②④是我國鐵礦資源主要分布區(qū)B.②④煤炭資源豐富
C.①④有色金屬礦豐富D.①③石油資源豐富
讀2006年我國水資源、人口、耕地和經濟總量區(qū)域比重圖,回答25~26題。
25.人口數量最多、經濟總量最大的區(qū)域是 ( )
A.西南區(qū) B.西北區(qū)C.南方區(qū) D.北方區(qū)
26. 水資源與人口、耕地、經濟發(fā)展匹配較差的區(qū)域是 ( )
A.北方區(qū)和南方區(qū) B.北方區(qū)和西南區(qū)
C.西北區(qū)和西南區(qū) D.西北區(qū)和南方區(qū)
圖a是某區(qū)域水系圖,圖b是沿漢中一西安一線剖面圖。讀圖,回答27~28題。
27.目前,丹江口水庫集水區(qū)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qū)。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丹江口水庫的集水區(qū)是漢江和丹江的流域范圍
B.漢江流域徑流量和含沙量均大于渭河流域
C.集水區(qū)的地勢南北高,中間低,且自西向東降低
D.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使得集水區(qū)的范圍縮小
30.湖泊附近河岸與山峰的高差可能是 ( )
A.1576米 B.1989米 C.2165米 D. 2438米
二、綜合題(共2小題,共44分)
31.(原創(chuàng))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如圖。
材料二硅化木又稱石樹。我國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位于燕山白河兩岸,產于距今1.4億年前的侏羅紀火山盆地中,是目前華北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原地埋藏、原地產出、原地展示的硅化木群。
(1)陰山和燕山是中國北方兩條重要東西延伸山脈,不論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其都是南北的重要界線。陰山和燕山南北農業(yè)活動的差異和成因是什么?(8分)
(2)簡述燕山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硅化木群景觀的形成過程。(6分)
(3)在我國東部,和燕山主體走向最類似的是南嶺,但南嶺自然環(huán)境南北差異并不明顯,試舉例說明。(8分)
32. 讀我國南方地區(qū)1月份等溫線(℃)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22分)
(1)對比昆明和臺北冬季溫度的差異,并闡述成因。(7分)
(2)長期以來,海南一直是西北、華北、東北三北地區(qū)冬季瓜菜的主要供應地,其形成的主要區(qū)位因素有哪些?(3分)
(3)廣州港作為我國沿海和遠洋運輸南方航線中心,其形成的優(yōu)越人文條件是什么?(4分)
第二次階段性考試地理參考答案
1.C圖示兩個國家為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主要是熱帶雨林氣候,山地地形為主,土壤較貧瘠;人口眾多,勞動力豐富,但精細加工能力尚弱,以出口棕櫚油為主。
2.A澳大利亞是世界主要商品谷物生產國之一,并且距離兩國近。
3.B①②河流域分別是尼羅河流域和兩河流域。電子工業(yè)趨向于科技發(fā)達地區(qū),①②河流域都沒有該科研實力;尼羅河定期泛濫有利于沿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土壤降低鹽分和提高肥力;中東多數居民信仰伊斯蘭教,多為白色人種。
4.A中東石油大部分運往西歐、美國等地,受蘇伊士運河通過能力限制,大部分走好望角航線。德黑蘭并不靠近油田,布局煉油廠的主要區(qū)位優(yōu)勢是市場。
5.A芬瑟島由數百萬年前大陸南方的山脈受風雨剝蝕開始形成,風把細巖石屑刮到海洋中.又被海流帶向北面,慢慢沉積在海底;冰河時期海面下降,沉積的巖屑露出海面,被風吹成大沙丘;后來海面回升,洋流帶來更多的沙子,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沙漠。
6.C根據該島的位置可知,該島在澳大利亞的東部,常年受來自海洋的東南信風影響;同時,澳大利亞暖流對沿岸地區(qū)增溫增濕作用顯著;且靠近滇大利亞東北部的熱帶雨林。雨林水分條件充足,植物根系并不發(fā)達。
7.A圖示地區(qū)位于歐洲西部,以煤鐵資源為基礎的產業(yè)革命早,工業(yè)密集,以制造業(yè)為主。溫帶海洋性氣候多陰雨天,不適合種植業(yè)發(fā)晨,但利于優(yōu)質牧草的生長,再加上人口稠密、經濟發(fā)達,乳畜業(yè)為主要農業(yè)部門。勞動力短缺,但機械化程度高,不會嚴重阻礙工農業(yè)發(fā)展。
8.D圖示范圍有荷蘭風車景觀,但不包括挪威、西班牙、阿爾卑斯山脈。
9.A奧蘭治河流域上游熱帶草原氣候,干濕季分明;南部支流流經地中海氣候區(qū),雨熱不同期;下游為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干燥。
10.B莫洛波河河口以下干流河段,流經熱帶沙漠氣候區(qū),蒸發(fā)量大、補給量小,徑流量變小,河道狹窄,不適合發(fā)展種植業(yè)和開發(fā)水電。
11.B讀圖可知,兩個海峽均常年受西風的影響,但麥哲倫海峽水道狹窄,其風浪比巴斯海峽大。
12.A根據經緯度可知,塔斯馬尼亞島、火地島均常年受盛行西風控制,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塔斯馬尼亞島位于印度洋板塊內部:塔斯馬尼亞島、火地島均為大陸島。塔斯馬尼亞島的南部是原始森林,森林覆蓋率位于全澳之首;火地島人口稀疏、經濟欠發(fā)達,不適合發(fā)展乳畜業(yè)。
13.B讀圖比較,兩地夏季降水較少,是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影響;冬季受西風影響,兩地降水較多;根據圖中的氣溫曲線判斷,甲地氣溫年較差小于乙地;受海陸位置影響,甲地位于迎風坡,年降水量多于乙地。
14.A根據圖例判斷,圖示地區(qū)最大高差約3000米,區(qū)域范圍較小,所以地勢高差較大,河流流程較短。圖示地區(qū)是個半島,三面臨海,內陸沒有沙漠分布;圖示地區(qū)主要是地中海氣候,植被覆蓋率高,以常綠硬葉林為主,不是闊葉林;圖示區(qū)域緯度較高,不適宜珊瑚礁發(fā)育。
15.B圖示剖面海拔最高處超過8000 m、最低處小于0 m.所以為我國喜馬拉雅山脈一吐魯番盆地一線剖面。該剖面線穿越了我國一、二兩級階梯;②地形區(qū)北坡為迎風坡,降水較多,發(fā)育有南坡所沒有的山地森林帶等,自然芾更豐富;①③分別是準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④地區(qū)雖然降水稀少.但冰川廣布,水資源豐富。
16.D該地形區(qū)位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屬消亡邊界。 ②⑤位于亞歐板塊,⑦位于印度洋板塊。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⑥地形區(qū)為雅魯藏布江谷地,海拔相對較低,熱量條件相對較好,成為聚落選址的最主要因素。雪線海拔高度大致從回歸線附近向南北兩側遞減,故⑦山雪線平均海拔高。
17.A在一般年份,雨帶5月中旬到達珠江流域、6月中旬到達長江中下游地區(qū),7月中旬到8月到達華北、東北,9月份開始南退。圖中顯示,該年雨帶滯留南方時間長、位于華北時間短,即出現南澇北旱。
18.B Ⅲ區(qū)域為溫帶季風氣候,最冷月份氣溫小于0℃,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集中在7、8月份。
19.A I1為大小興安嶺,適合發(fā)展林業(yè);Ⅱ4位于黃淮平原,適合發(fā)展旱作農業(yè);Ⅸ1,位于內蒙古草原;X1為內蒙古高原西部荒漠帶。
20.D退耕還林還草,治理土地荒漠化,是我國西北地區(qū)國土整治的主要措施;Ⅵ區(qū)低山丘陵廣布,不適合大型機械使用;多陰雨天,以太陽能為主要能源不可行。
21.B圖示為華北地區(qū)。春季氣溫回升快,但雨季尚未到達,普遍春旱;春秋季節(jié)多寒潮災害;華北地區(qū)河流有結冰期,春季低緯流向高緯河段上游率先融冰漂至下游致使河道堵塞,易形成凌汛。
22.D圖示平原地區(qū)處于暖溫帶,適合種植冬小麥、棉花、花生、玉米等農作物。A選項農作物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qū);B選項農作物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qū);甘蔗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過渡地帶。
31.【答案】(1)陰山和燕山以北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內蒙古高原平坦開闊,草場資源豐富,適合發(fā)展畜牧業(yè)。(2分)陰山阻擋了南下的寒流與北上的濕氣,因此,陰山南麓的雨水較為充沛;(2分)尤其是還有黃河水灌溉之利,適宜發(fā)展灌溉農業(yè)。(2分)燕山以南的華北平原,為溫帶季風氣候,水熱條件優(yōu)越,適宜發(fā)展種植業(yè)。(2分)
(2)1.4億年前,由于火山噴發(fā)和地層斷裂活動,燕山高大喬木植物被埋于地下,經過漫長的石化作用,樹木形成硅化木;(3分)又經過地層抬升等地殼運動,覆蓋在這些硅化木上部的巖層被侵蝕搬運掉,這些木化石出露地面形成硅化木景觀。(3分)(3)南嶺南北自然景觀類似,南北差異較?。?2分)如,都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形都是平原、低山丘陵交錯分布;自然植被皆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等。(每列舉出1方面即得2分,列出合理的3方面即得滿分6分)
32.【答案】(1)臺北溫度高于昆明。(1分) 昆明地處云貴高原,臺北地處平原,地勢高低差異導致氣溫差異。(2分)昆明位于內陸,臺北位于沿海,昆明氣候的大陸性強,臺北氣候海洋性強;(2分)臺北冬季受日本暖流增溫影響。(2分)
(2)冬季具有三北所不具備的豐富熱量條件,蔬菜生產成本低、質量好;(1分)交通日益改善;(1分)冷藏保鮮技術進一步發(fā)展。(1分)
(3)地處珠江三角洲,陸上交通發(fā)達,腹地寬廣;(2分)依托廣州市,生產和消費能力強,運輸需求大。(2分)
(4)位于長江河谷地帶,地勢平坦.土地、水資源豐富;流域內資源(耕地、天然氣、金屬礦等)豐富,能源(水電、火電、核電)充足;流域內勞動力豐富,工業(yè)歷史悠久,技術力量強;流域內經濟發(fā)達,市場廣闊;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和沿江鐵路、公路,以及長江南北支流和交通干線,運輸方便快捷。(每方面2分,答出合理的4條 即得滿分8分)
以上就是查字典地理網的編輯為各位考生帶來的2014年9月高三地理第二次階段考試題,希望給各位考生帶來幫助。
【2014年9月高三地理第二次階段考試題(含答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