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有码高清视频,日韩免费影视,欧美中文网,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99视频一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資    源
  • 資    源
  • 文    章
  • 地    圖

當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網 >地理學習 >練習題 >2014中考地理黃土高原復習題

2014中考地理黃土高原復習題
查字典地理網 來源|2016-03-21 發(fā)表|教學分類:地理試題

地理學習

練習題

考點一、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qū)

1.范圍:東起①太行山、西至②烏鞘嶺、南至③秦嶺、北抵④長城,跨⑤晉、⑥陜、⑦甘、⑧寧等省區(qū)。

2.景觀:黃土塬、黃土梁、黃土峁。

3.成因:風成說認為黃土是從中亞、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過來的。

考點二、嚴重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因素:

(1)地形:地面破碎,溝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

(2)植被:地表光禿裸露,缺少植被的保護。

(3)氣候: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

(4)黃土性質:結構疏松,許多物質易溶于水。

人為因素:開墾、采礦、修路等活動,使地表疏松。

2.后果

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農作物產量下降;使溝谷增多、擴大、加深,從而導致耕地面積減少;向黃河下游輸送大量泥沙,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難。

考點三、脆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1.脆弱表現:黃土高原地形破碎,氣候較為干旱,不僅水土流失嚴重,而且多種自然災害頻繁發(fā)生。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后很難 恢復。

2.最主要的自然災害:旱澇災害。

考點四、生態(tài)建設

一方面,采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牲畜的數量等。

自主測試

1.黃土高原地區(qū)所跨的省級行政區(qū)有()

①山西 ②寧夏 ③陜西 ④山東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從黃土高原到我國西北地區(qū),地表物質分布規(guī)律是()

A.戈壁黃土沙漠 B.戈壁沙漠黃土

C.戈壁黃土沙漠 D.黃土沙漠戈壁

3.造成黃土高原地區(qū)水土流失嚴重的人為原因有()

A.地表光禿,植被稀少

B.黃土結構疏松,多垂直裂隙

C.降水集中在7、8月份

D.人們不合理的活動,使地表疏松

4.黃土高原地區(qū)的村莊主要分布在()

A.黃土塬上 B.黃土梁上

C.黃土峁上 D.高原陡坡上

5.對于黃土高原生產生活產生最大危害的自然災害是()

A.沙塵暴 B.旱澇

C.臺風 D.泥石流

6.屬于黃土高原環(huán)境脆弱表現的是()

A.地下礦產多,地面開礦多

B.處于平原向山地過渡的地區(qū)

C.土壤遭到侵蝕后,難以恢復原來的肥力

D.水旱災害頻繁

7.下列加強黃土高原生態(tài)建設的措施,不合適的是()

A.植樹種草 B.修筑梯田

C.打壩淤地 D.大力開墾耕地

黃土高原地區(qū)的地貌特征、水土流失原因及帶來的后果

1.我國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qū)主要有黃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貴高原等,請分析原因。

這些地區(qū)多分布于第二級階梯上,降水量大多在400毫米以上。這些地區(qū)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主要有:(1)地形。地面坡度較陡、坡面較長,地面徑流的流速較快,對土壤的沖刷侵蝕力較強。(2)氣候:這些地區(qū)位于季風氣候區(qū),夏季多暴雨。(3)地面物質組成。地表物質疏松,多孔隙,遇水浸潤后易崩解,抗蝕力很低。

2.黃土高原人們在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改善環(huán)境中成功的經驗。

(1)坡腳建擋土壩、護坡;(2)陡坡地種草、灌木和山杏;(3)緩坡地建梯田,種山杏和優(yōu)質牧草。

【例題】讀我國局部地區(qū)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山脈a、b、c、d都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其中c是________山,d是________山。b山是哪些地理事物的分界線?(寫出兩條)

(2)讀景觀圖片,描述該區(qū)域地表狀況。

(3)讀氣候資料圖,描述該地降水季節(jié)變化特點,說明其對地形及河流的影響。

解析:第(1)題,a為祁連山,是地勢第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b為秦嶺,是南方與北方、旱地與水田、暖溫帶與亞熱帶等的分界線;c為太行山,是我國地勢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d為陰山,是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的分界線。第(2)題,可從地形、植被、景觀等方面描述。第(3)題,降水集中易造成水土流失,河流水位變化較大。

答案:(1)太行 陰 南方與北方分界線、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1月0 ℃等溫線等。(答對兩條即可)(2)千溝萬壑,地面破碎,溝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地表植被稀少等。(3)特點:夏季多、冬季少,季節(jié)分配不均。對地形影響:夏季多暴雨,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對河流影響:流量變化大,泥沙含量大。

方法提煉黃河流經寧夏和內蒙古地區(qū)水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蒸發(fā)、滲漏嚴重,灌溉、工業(yè)和生活用水量大。

(2015福州中考,13~14)讀圖,完成第1~2題。

1.挽黃河臂膀,依太行身軀,踏千里黃土,踩萬年烏金贊美的地區(qū)位于()

A.東南丘陵B.黃土高原

C.柴達木盆地 D.青藏高原

2.下列界線大致經過秦嶺淮河一線的是()

A.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B.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的分界線

C.北方地區(qū)與南方地區(qū)的分界線

D.地勢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2015山東濱州中考,14~15)讀我國水土流失嚴重地區(qū)分布圖,完成第3~4題。

3.我國水土流失嚴重區(qū)主要分布在()

A.400毫米降水量以西的西北地區(qū)

B.東部沿海地區(qū)

C.塔里木盆地

D.山西、陜西、甘肅、重慶、貴州、 云南等地區(qū)

4.下面能夠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的是()

①植樹種草 ②陡坡修建梯田 ③退耕還林 ④修建擋土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4中考地理黃土高原復習題】相關文章:

談中國地理的復習

高考地理簡單題的步驟

高中地理常用公式大盤點

2009年高考地理最新熱點專題

中考地理重要知識點歸納

高中地理計算專題

高考地理區(qū)域熱點復習

高中地理必背考點(地圖專題)

高中地理難點分析 洋流知識專題復習

高考地理地方時、區(qū)時專題復習

最新地理練習題
熱門地理練習題
精品推廣
隨機推薦地理練習題
學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