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課程教學內容的變更,體現出要突出重點擯棄繁、難、偏、舊的精神,因此考試內容也將順應這種變化。文綜測試旨在全面考核考生的人文知識及其基本素養(yǎng)、重視認識問題的思維過程、注重考核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基本精神不會改變。以下是地理一輪復習四項反思,請考生學習。
試題在選材和設計上追求的目標是:①引導學生關注當今人類生存與發(fā)展進程中的重大問題;②關注社會發(fā)展和我國國情;③注重運用政治、歷史、地理各學科知識分析、闡釋、評價實際問題;④啟發(fā)和展現辯證、鑒賞、邏輯、推斷、論證等研究性思維過程。
為此我們在復習中應反思:
1、終極性目標與階段性目標的兼顧
《考試說明》中提出的能力要求畢竟是終極性的,即應該達到的要求。但是在復習過程中應該考慮如何分階段來達到,制定階段性目標或稱之為過程性目標,我們對于知識的復習按章節(jié)安排都是胸有成竹的,而對能力的形成和思維訓練,如何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去培養(yǎng),恐怕就考慮得不多了。能否對能力的目標要求也進行一番分析,按其發(fā)展規(guī)律,結合知識內容,予以細化呢?當然各階段應有所側重,既有階段性,也要有連續(xù)性。下面是北京四中網校地理名師安老師提出一種復習安排建議:
平時課堂教學,在能力或方法的訓練中,多為一般性要求,是為了適應水平考試而設計的題目;而高考是選拔性考試,需要綜合性強、新穎靈活的題目,立意要獨特,情境要新穎,設問要靈活。因此在復習過程中,就應該設計一些符合高考要求的、測試性題目讓學生去思考,并分析命題意圖,確定解題思路,以獲得解決測試性試題的體驗。由于今天的高考更重視思維過程,所以在復習中讓學生多想想為什么?怎么得出的結論?進行思路的交流討論是十分必要的,這也是測試性要求的特點。2、一般性要求與測試性要求的結合
3、基礎性訓練與提高性訓練的選擇
按照平時教學所做的練習屬于基礎性或常規(guī)性的訓練,它只能解決一般的運用知識、聯系實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加強對要點的記憶,在能力形成過程中屬于基礎層次。從高考要求看,需要在基礎上的提高,這就要有選擇的做一些提高性的練習,但并非追求偏題、難題。高質量的試題并不一定是難題,體現能力要求的試題往往運用的就是基礎知識。
4、系統(tǒng)性知識與專題性知識的綜合
能力的載體是知識。在平時教學中,運用系統(tǒng)性的知識居多,但在復習過程中,更需要經過整理加工后的知識,即專題性或綜合性的知識,其本身就是經過綜合后的專題,它可以體現不同知識的重組、相同知識的歸納、相似知識的遷移、相關知識的聯系。這些運用知識的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也是能力的提高過程。在復習的第二階段或第二輪,就需要專題復習,也正是提高能力的重要階段,這是不可忽視的。
地理一輪復習四項反思的內容就是這些,查字典地理網希望考生可以更好的復習。
【2016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四項反思】相關文章:
★ 高考地理答題策略
★ 2011年高考地理二輪復習考點 飛機上的晝夜交替問題分析
★ 高考地理疑難解析
★ 高考地理考點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