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會造成生命和財產的損失,以下是自然災害與防治專題練習,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綜合題(100分)
1.(2014石家莊質檢二)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題。
材料一 干熱風又稱火風,是小麥生長發(fā)育后期的一種高溫、低濕并伴有一定風力的農業(yè)氣象災害,是我國北方冬麥區(qū)的主要氣象災害之一。干熱風一般出現在5月初至6月中旬,此時正值華北、西北及黃淮
地區(qū)小麥抽穗、揚花、灌漿時期,干熱風導致植物蒸騰急速增大,造成小麥灌漿不足甚至枯萎死亡而減產。
材料二 如圖示意華北平原近50年來年平均干熱風日數分布。
(1)描述華北平原年平均干熱風日數的分布特征。
(2)提出華北平原減輕干熱風危害的具體措施。
答案 (1)中部日數多,南北部少;平原中部偏北處日數最多,東南部最少(或北部日數中間多周邊少,南部西多東少)。
(2)營造農田防護林;選用抗干熱風的小麥品種;適時合理灌溉;改革耕作制度、栽培技術;適當施用化學藥劑,提高小麥抗干熱風的能力。
2.(2014濰坊模擬)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2014年2月初,持續(xù)的強降雨使得法國西北部洪水泛濫,導致多個城市被洪水淹沒,數千個家庭斷水斷電。下圖為法國部分區(qū)域圖。
(1)根據材料,從致災因子和孕災環(huán)境的角度分析本次洪澇災害嚴重的原因。
(2)說出圖示區(qū)域河流下游防御洪澇災害的措施。
答案 (1)降水強度大、歷時長,洪水來量大;地勢低平,排水不暢;水系稠密。
(2)疏浚河道;加固堤防;加強雨情和水情監(jiān)測預報;制定防災減災應急預案。
3.(2014福州市質檢)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2014年1月10日,美國中部遭遇了數十年來最低氣溫,局部氣溫甚至達到零下50℃。寒潮帶來的暴風雪導致多地交通癱瘓,民眾生活受到嚴重影響。下圖是北美寒潮方向示意圖。
(1)分析本次寒潮給美國中部地區(qū)造成嚴重后果的原因。
(2)試述此次暴風雪對美國農業(yè)可能產生的影響。
答案 (1)冷空氣勢力強勁,水汽含量大;南北走向山脈和中部的平原地形有利于冷空氣南下;受災地區(qū)人口眾多,經濟較發(fā)達,災害損失大。
(2)帶來強降溫及霜凍,可能凍死越冬農作物,導致來年農業(yè)減產;暴風雪使牛、羊等因缺乏草料及受凍而大批死亡;降溫能使農田來年病蟲害減少。
4.(2014濟南模擬)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終霜凍是一種常見并且分布廣泛的農業(yè)氣象災害,指每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現的霜凍。如果終霜凍顯著推遲,就有可能對農作物造成嚴重的危害。右圖為山西省特晚終霜凍概率(%)空間分布示意圖。
(1)據圖說明山西特晚終霜凍概率的空間分布特點,并推測影響因素。
(2)列舉農業(yè)生產預防終霜凍的措施。
答案 (1)高低概率中心分散分布,可能是受緯度、地形的影響。
(2)農田灌溉,增加近地面的空氣濕度,保持地面熱量;用稻草、麥稈等覆蓋,減少地面熱量散失;人造煙霧,增強大氣逆輻射。
5.(2014湖北重點中學聯考)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2013年7月至8月上旬,我國江南、江淮、江漢及重慶等地出現大范圍高溫天氣,持續(xù)時間長、覆蓋范圍廣、強度大、影響重,部分地區(qū)高溫持續(xù)的時間和強度都突破了歷史紀錄,造成嚴重的干旱。
簡述造成該地區(qū)此次高燒持續(xù)不退的自然原因及旱災造成的危害。
答案 原因:長江中下游梅雨期與歷年相比較短,晴天增多;副熱帶高壓強度明顯強于歷史同期,持續(xù)時間長,導致氣溫持續(xù)攀升;大氣環(huán)流異常,北上并深入內陸的臺風較往年偏少。
危害:造成糧食減產、人畜飲水困難,影響經濟發(fā)展和社會安定。
6.(2014湖北重點中學聯考一)下圖示意我國某區(qū)域地形,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從地形和氣候兩個方面,分析A地洪災多發(fā)原因。
(2)簡述B地防洪應該采取的主要工程措施。
答案 (1)屬山地地形,坡度大,強降水后匯流速度快,易導致洪災暴發(fā);屬季風氣候,受夏季風影響較大,進入雨季后,降水量大,多暴雨。
(2)退耕還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7.(2014名校聯考六)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風暴潮是指由強烈的大氣擾動,如熱帶氣旋(臺風)、溫帶氣旋等引起的海面異常升高現象。渤海灣是風暴潮的多發(fā)區(qū)。1969
年,渤海萊州灣發(fā)生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風暴潮。如圖是1969年4月23日塘沽最大風暴潮來臨前近地面氣壓分布示意圖。
(1)這次風暴潮可能會給塘沽港區(qū)帶來哪些危害?
(2)分析這次風暴潮災害嚴重的原因。
解析 第(1)問,從對港區(qū)交通運輸、基礎設施、人員生活的影響等方面回答。第(2)問,由近地面氣壓分布圖可知渤海灣附近海面盛行由海洋吹向陸地的偏東風,且等壓線密集,風力強勁,海面異常升高。
答案 (1)影響港區(qū)交通運輸;破壞港區(qū)的基礎設施(如防潮堤、燈塔、道路、碼頭等);造成人員傷亡。
(2)渤海灣位于低壓中心北緣,等壓線密集,偏東風強勁;渤海灣海域開口朝東,大量海水涌入,潮位暴漲;渤海灣經濟發(fā)達,人口稠密,損失嚴重。
8.(2014專家原創(chuàng)五)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紅河流域位于中國西南縱向嶺谷區(qū)東部,該區(qū)降水的時空分異復雜,地質災害頻發(fā)。
(1)說出紅河流域滑坡和泥石流災害的分布特點。
(2)分析滑坡、泥石流災害分布密集區(qū)形成的原因。
解析 第(1)問,圖中是點狀事物的分布,所以要從分布是否均衡的角度去描述。第(2)問,根據文字材料中縱向嶺谷和水系特征推出紅河水系上游屬于橫斷山區(qū),山高谷深,斷裂構造發(fā)育,巖土體結構脆弱。在強降水和連續(xù)性降水的情況下容易引發(fā)滑坡、泥石流災害,而密集區(qū)降水強度不大,說明災害密集區(qū)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山高坡陡,巖石破碎,以及人類對植被的破壞。
答案 (1)滑坡、泥石流在紅河流域分布廣泛,在流域上游分布密集;在下游主要分布在干、支流的兩側。
(2)紅河流域上游山高坡陡,斷裂構造發(fā)育,巖土體結構脆弱;人類對植被的破壞。
自然災害與防治專題練習及答案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查字典地理網預祝大家新學期取得更好的成績。
【高三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專題練習(有答案)】相關文章:
★ 高中地理必背考點(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