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基于教學目標,依據一定的教學內容進行問題設計,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決問題或發(fā)現規(guī)律,并伴隨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創(chuàng)造出師生良好情緒氛圍。其對于課堂教學起著重要的作用。能夠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背景知識,借助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心靈。與現實生活有關,有明確的任務,能夠激發(fā)學生探索行為的問題情境。學生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從生活實際出發(f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能夠引起學生高度重視,煥發(fā)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引起學生心靈震撼的真實情境,能夠揭示學科思想的活動情境。教師要從多角度、多層次地創(chuàng)設情境,在有意義的情境中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二、重視培養(yǎng)地理語言的規(guī)范使用
地理語言的規(guī)范使用,既可以在試卷上獲得高分,也可以在很多問題上一針見血地從學科的角度指出問題的癥結所在;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地理思維的重要途徑。出于對學生的熏陶,地理教師的語言對學生的影響在教學中顯得就更加重要了。比如筆者在新近的工業(yè)區(qū)位選擇復習中就發(fā)現了這樣兩個“小問題”。對有大氣和水污染企業(yè)的布局,主要考慮風向和河流;對大氣污染嚴重的企業(yè)應當布局在盛行風的下風向或盛行風垂直的郊外或最小風頻的上風向。這里涉及對“上風向”和“下風向”的理解,以及對風玫瑰圖的認識。在分析回答我國東部季風區(qū)某地企業(yè)布局時,筆者看到了“分布在季風對吹風向垂直的郊外”字樣。筆者可以理解“季風對吹”是什么意思,但顯然,這不是地理專業(yè)術語,輸入百度查找,果真沒有這樣的組詞方式。但這樣寫的同學不止一位,很明顯,這是受到了先前老師的影響。上課一問,果然這樣。
對于有水污染的企業(yè),布局時一般選在河流的下游。筆者在很多學生的回答中看到了這樣的一句話:印染廠布局合理是因為“位于河流下游,污染少”(這里的下游當然是指區(qū)域河流的下游)?!暗@句話有問題嗎?”筆者問學生,他們回答不出來,并不以為然。這句話的問題在哪里?——描述不準確!企業(yè)在河流下游生產就會“污染少”嗎?顯然是不準確的。是因為有水污染的企業(yè)布局在了河流在這個區(qū)域內的下游河段,對居民區(qū)(城市)影響小了些。污染有,而且并未減少。我們地理教師的語言要做到隨意、準確。不僅對學生地理語言的使用影響明顯,如果能注意提高自身的教學語言,還可以不斷使自己的教學基本功變得更扎實,教學語言表達更到位,當然也就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這和性格是無關的。
三、創(chuàng)設和諧的學習氛圍
地理教學活動就是學生學習地理,探索、掌握和應用地理知識的活動。教師是課堂學生學習的“平等中的首席”,是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創(chuàng)設和諧自然的學習氛圍,應結合初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現有知識結構,引導學生在參與地理學習活動中掌握相關的地理知識與技能,在交往中思索、探索、練習、掌握并應用,以建構自己的學習思維方式,發(fā)展學生的地理學習思維能力。教師應明確: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是學生在學習地理的相關知識,教師的職責是引導學生在參與、互動的過程中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師生雙方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的交往過程中,分享著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著彼此的情感、體驗和觀念,從而達成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而師生、生生之間的交往則意味著人人皆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意味著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每一位教師和學生對課程的內容都有著自己的理解和解讀,并將之內化“自己的課程”。教師與學生應該是地理課程的創(chuàng)造者和主體,他們共同參與課程的開發(fā)過程。地理課堂教學成為師生追求主體性、獲得自由和解放的過程。
四、利用圖像學習
圖像是各種地理知識綜合而具體的體現。它反映了各種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分布特點、規(guī)律及其相互間的聯系,也反映了世界各地區(qū)以及我國各地區(qū)的區(qū)域地理特征。圖像是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手段,也是地理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圖像是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方法,也是其最突出的特點。中學地理課所規(guī)定的知識內容,幾乎都能在圖像上反映出來。圖像比文字敘述更準確、更直觀,而且對比性強。不管地理事物多么巨大,只要通過圖像,就能一覽無余。不僅如此,還能通過圖像把不同的地理區(qū)域進行對照,顯示不同地區(qū)的類同和差異,找出其中的聯系和規(guī)律性。同時,圖像還可以延長人們的視野,通過它可以了解遠方的地理事物??疾閳D像知識及運用圖像的能力,往往是考查一個人地理知識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所以,在地理學習中認真掌握好圖像知識及運用圖像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高效的課堂是我們永恒的追求。課堂是學生獨特體驗相互撞擊而迸發(fā)火花的過程,是學生獨特的體驗在某個特定時空因為相遇而綻放出動人光芒的過程。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只有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自我解讀、自我理解,尊重學生的個人獨特感受和獨創(chuàng)性的見解,引導學生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儲備、經驗儲備,多角度、多層次地體悟文本所涵蓋的信息。
參考文獻:
1.李瑞娥,趙培河.淺談探究式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2012(09).
2.何海峰.新課改下關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活力的探討[J],2012(10).
【新課程下對高中地理教學的創(chuàng)新模式】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