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巴爾喀什湖:
一半咸水一般淡水的奇特湖泊 中國古稱夷播海, 是位于今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東南部的一個內流湖,是世界第四長湖。 巴爾喀什湖詳圖它東西長約605公里,南北寬8~70公里,西部寬27~74千米,面積1.83萬平方公里。中部的薩雷姆瑟克(Sarymsek)半島從南岸伸向北岸,把湖面分為兩個水域,西半部較廣闊而水淺,東半部較狹窄且水深。
湖的西半部寬27~74公里,湖水為淡水,水深不超過11米;湖的東半部寬10~19公里,湖水為咸水,水深達26米。 流自中國新疆的伊犁河,接納了大量的來自天山的冰雪融水注入巴爾喀什湖西半部,而湖東半部因較少河水注入,加之湖區(qū)氣候干旱,湖水大量蒸發(fā)而使湖水含鹽量增高,因而形成了西淡東咸的一湖兩水現(xiàn)象。整個湖區(qū)屬溫帶大陸性氣候,西部年平均氣溫10℃,東部9℃,年降水量430毫米,11月底到次年4月初湖面冰凍。湖區(qū)地層多碳酸鹽沉積。 19世紀中葉,沙俄通過《中俄北京條約》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將中國西境的3個大湖──巴爾喀什湖、齋桑泊和伊塞克湖,連同周圍廣大地區(qū),共達44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占為己有。1991年蘇聯(lián)解體后,該湖變成哈薩克斯坦領土。 三、伊塞克湖:天山鹽湖 唐代稱它為熱海、咸?;虼笄宄?。為高山不凍湖,世界第二大高山湖,位于天山北麓。
湖長182公里,最寬處61公里,平均深度 278米(最深處702米),湖面海拔1608米,面積 6236平方公里。在世界高山湖中,伊塞克湖的面積僅次于南美洲的的喀喀湖,但伊塞克湖的湖深居世界高山湖第1位。湖水透明度超過12米,湖水含鹽量較高,故又稱鹽湖。 周圍為天山山脈所圍,南岸緊臨從屬天山山脈的泰爾斯山,形成伊塞克湖盆地。匯入河流50余條。湖區(qū)位于大陸性氣候帶中部,氣候溫和干燥。1月平均氣溫-6℃,7月平均氣溫15~25℃。年降水量約200~300毫米,山地地區(qū)可達800~1000毫米。蒸發(fā)量大,近40年來,湖面下降約2米。湖區(qū)空氣新鮮,湖水清澈,陽光充足,林地蔥郁,是旅游療養(yǎng)勝地。以湖濱城市雷巴奇耶為中心的療養(yǎng)區(qū)設有泥浴,礦泉浴等設施 。湖盆區(qū)2.3萬平方千米的平原低地是吉爾吉斯斯坦的重要產糧區(qū)和畜牧區(qū)。湖內可通航。湖中水底以下7米處有被淹埋的古城遺址。 當年在這里做官的唐朝大詩人岑參寫下了如此膾炙人口的詩篇: 側聞陰山胡兒語,西頭熱海水如煮。 海上眾鳥不敢飛,中有鯉魚長且肥。 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遙旋滅。 蒸沙爍石然虜云,沸浪炎波煎漢月。 陰火潛燒天地爐,何事偏烘西一隅。 勢吞月窟侵太白,氣連赤坂通單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見夕陽海邊落。 柏臺霜威寒逼人,熱海炎氣為之薄。 (《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 從伊塞克湖到比什凱克的途中,經過一個叫托馬克的小鎮(zhèn),唐朝時稱碎葉,據(jù)說唐代大詩人李白出生于此。 四、齋桑泊:阿爾泰山西麓的明珠 又名齋桑湖,蒙古語齋桑淖爾,齋桑一詞為蒙古語,意古代蒙古族官銜。位于哈薩克斯坦東部齋桑盆地中央。為額爾齊斯河上游流經的淡水湖。布赫塔爾馬水庫建成前,面積為1,800平方公里,長111公里,寬30公里。平均水深46米,最深約10米。 1959年水庫建成后,在水壩以上沿額爾齊斯河直達齋桑泊形成面積為5,500平方公里的大水庫,湖水平均深度增至1113米??赏ê?。建有魚苗繁殖場。
【失去的四個湖泊】相關文章:
★ 猶太復國主義運動
★ 地理學習方法
★ 五十六個民族介紹
★ 相撲淵源
★ 意外的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