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人要求獲得新知識的一種積極心理表現(xiàn),它對于順利取得知識,開闊眼界,豐富精神生活和推動不斷學習是一種強大的動力,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興趣永遠勝過責任感。中學地理教學大綱明確指出:中學地理的教學目的是在小學地理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獲得比較系統(tǒng)的地理知識和基本技能并積極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智力,培養(yǎng)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愛好和獨立吸取地理新知識的能力,而目前中學地理教學由于受非中考課程的影響,學校不重視,學生不重視,因而針對于此,中學地理教師,在地理教學中,如何完成大綱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成績,當務之績,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顯得尤為重要。
1 在地理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直觀教學手段
地理研究的對象,其時空界限廣闊而遙遠,內(nèi)容涉及多學科知識,單純依賴學生視野和見聞是難以掌握的,必須借助地球儀、各種地理教學掛圖和地理景觀圖等直觀教具,或者借助電視、錄像、幻燈片等手段,把教學內(nèi)容生動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方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1.1 利用地圖,課本插圖,地理掛圖組織教學
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圖又是一種特殊的地理教科書,學生可以從地圖上直接獲取許多地理知識,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零星的知識系統(tǒng)化。中學地理課本中的插圖,地理圖片是課本內(nèi)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圖,照片可以充實和簡化課本有關內(nèi)容的文字敘述,能達到以圖釋廣,圖文結合目的,教學形象直觀還有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記憶,能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擴大學生的地理視野,創(chuàng)設地理情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借助地圖,強化記憶。在地理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運用地圖的習慣,使用地圖的技能,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對地理知識的記憶。
例如:學習中國區(qū)域地理的北方地區(qū)中的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qū)――黃土高原掛圖上,指出:該區(qū)的地理位置、范圍(要求學生把掛圖和地圖冊相對照),接著就講黃土高原上深厚的黃土層,是很早以前從蒙古高原與中亞一帶的干旱地區(qū)吹來的粉沙塵土形成的。同時,再引導學生參看課本上黃土堆積和基層地形的插圖。在講到黃土的直立性,適宜開鑿窯洞作為住宅時,考慮到學生沒見過窯洞,就再引導他們參看課本上窯洞的插圖。在講到黃土高原在很早以前,由于森林、草原遭到破壞,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時,把它和華北平原的成因兩層知識聯(lián)系在一起講述,并結合參看華北平原上的沖積扇插圖,學生就很容易弄懂黃土高原土質疏松,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因而對黃河是塑造華北平原的主力和華北平原是典型的沖積平原這兩個內(nèi)容也就容易理解了。同時,再引導學生對課本上的一段文字的閱讀,他們就更進一步理解華北平原沉降帶是我國儲藏石油豐富地區(qū)等一系列地理知識都豁然貫通了。這節(jié)教材雖然內(nèi)容較多,但由于有計劃地恰當?shù)剡\用地圖和插圖,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講世界地理中東部分的五海三洲之地和豐富的石油資源兩段,就充分利用地圖冊并有計劃的運用課本插圖用談話法進行教學。指導學生首先在中東地圖上,找出中東的五海(里海 、黑海、地中海、紅海和阿拉伯海 )、三洲(亞洲、歐洲、非洲)的位置,接著再指導學生找出蘇伊士運河的位置,就很自然地使學生把中東處在聯(lián)系三大洲、溝通兩大洋(大西洋、印度洋)的重要地理位置弄清楚了,然后,再指導學生在中東地圖左上角土耳其海峽小圖上,查找伊士坦布爾海峽、馬爾馬拉海和恰納卡萊海峽的位置,學生就很自然地懂得土耳其海峽是從黑海到地中海的門戶了。接著,再講中東富饒的石油資源教師首先講中東是世界上的石油寶庫,以波斯灣為中心,除伊朗、伊拉克有富饒的石油寶藏外,向西北延伸到敘利亞東部、土耳其南部,向東南一至延伸到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和阿曼。在講到中東石油輸出問題上,指導學生在圖上觀看石油礦區(qū)的石油管道,大都通到地中海沿岸。接著再引導學生參看世界石油的海上運輸路線圖從圖上粗細箭頭看:從波斯灣到紅海經(jīng)蘇伊士運河輸出的油量是較大的大量的輸出則是向西,從波斯灣以巨型油輪航行印度洋,繞道非洲南端好灣角,橫渡大西洋,分別運送到西歐和美國去,向東是從波斯灣以巨型油輪橫渡印度洋,通過馬六甲海峽輸送到日本或澳大利亞去。從而引伸到中東地理位置的重要,豐富的石油,成為超級大國激烈爭奪的地區(qū),就不言而喻了。由于充分利用地圖,本節(jié)這兩個重點知識,教師不費多少唇舌就能迎刃而解。1.2 認真設計地理板圖滲透于課堂教學
在地理教學中,有針對性的設計地理滲透于教學,有利于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既能抓住特征突出重點,又能培養(yǎng)學生直接學會畫圖的基本技能。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邊講邊畫,學生邊聽邊記,學生注意力隨著教師的筆觸和語言自然轉移,做到了視聽結合,頭腦并用,思維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記憶,并且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講平原種類時,老師口講:平原從形態(tài)來分,有板狀平原和波狀平原兩種的同時,隨手就畫出板狀平原與波狀平原的板畫,又如講沙漠特征時,老師口講:沙漠植物的根系特別發(fā)育,莖短、葉小-------的同時,就一邊畫出沙漠植物的根系、莖、葉以及與其大小比例關系適宜的板畫,講地形雨時,老師口講:地形雨是由于氣流受到高山阻擋,被迫上升而凝結成云致的同時,一邊在黑板上描繪成板畫。這種有形有意的直觀教學手段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地理事物的本質特征,還可以加深理解所學地理知識,并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增強了學習地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3 充分利用電化教學手段投影、幻燈、電影、錄像等直觀優(yōu)勢,增強學生的感知力,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電化教育是教學現(xiàn)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對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起著重要作用。而且以直觀、形象、生動、感染力強、知識容量大等獨特的長處和優(yōu)勢顯現(xiàn)出極大的生命力,成為廣大教師廣泛采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地理教學中滲透電化教學可以把學生所學的知識具體、形象、生動活潑、新穎而有趣地表現(xiàn)出來,為學生感知、理解、記憶創(chuàng)造條件,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又適應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熱情,誘發(fā)學習動機,調動學習積極性。
一節(jié)課的開始,運用投影配合教師語言可提供一種簡捷、直觀的導入手段。如講到影響氣候的因素時,需要復習的內(nèi)容較多,如果單靠教師口頭歸納總結,很難一下子說清楚,也很枯燥。若運用投影來展示我國氣溫分布和年降水量分布圖,再結合談話式教學法,簡潔明了,直觀性強,效果更好。
運用投影媒體,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地理概念,形成空間概念。學生學習地理概念的過程是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在傳統(tǒng)教法中,解決地理概念很多是靠語言講,即使掛圖、板圖也無法跳出的框框。若在教學中把一些難以理解的概念,通過投影化虛為實,化靜為動,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就可以幫助學生利用直觀的圖象演示,深化地理概念,并形成空間觀念。如講黃河下游地上河的概念時,可先打出繪有黃河未形成地上河時的河道橫剖面,接著課黃河攜帶大量泥沙進入下游 ,年復一年的的沉積,不斷抽動繪有向上凹的泥沙沉積帶投影片,說明河床不斷抬高,進而造成水位不斷升高。這時可向上抽動繪有河水橫斷面的水位線投影片,于是河床承受不了上漲的水位而不斷加高堤壩,再向上拉動繪有不斷加高的堤壩投影片,這樣,就展示出河床高出地面的清晰畫面。一步步的演示,配合教師的講解,就把地上河這一地理概念的形成過程及原因,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運用投影媒體,可以突破難點與突出重點,優(yōu)化教學效果。地理教學中有許多重要的地理現(xiàn)象和地理過程是比較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如果借助投影,利用活動投影片來模擬的運動現(xiàn)象和過程,化不可見為可見,化抽象為形象,化靜為動,使學生接受信息時首先有一種嚴謹務實的感覺,配之以精練的講解,知識重難點會因勢利導得以突破,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講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guī)律和世界各地晝夜長短變化這一問題時,可制作一幅旋轉片,把繪有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的地球示意圖投影片作為底片,把繪有太陽光線和用陰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的投影片作為旋轉片,演示時轉動旋轉片,使太陽直射點由北回歸線逐漸南移,可見北半球正午太陽高度由最高值逐漸變小,白天時間逐漸變短,北極圈內(nèi)有極晝現(xiàn)象的范圍越來越小,南半球正好相反,當太陽直射點移動到赤道上時,南北半球同緯度地區(qū)中午太陽高度角相同,晝夜平分;當太陽直射點繼續(xù)南移到南回歸線時,北半球晝最短,北極圈以內(nèi)全是極夜,南半球正好相反。本來一個很難講的問題,通過投影演示,使學生耳聞目睹,重難點迎刃而解。
2開展活化教學,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活化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構建具有教育性、創(chuàng)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征,以實現(xiàn)學生多方面能力綜合發(fā)展為核心,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目的的一種新型教學。
地理學科內(nèi)容豐富,有天文地理、資源、農(nóng)業(yè)、工業(yè)、交通、人口、環(huán)境等,貼近自然、人類和社會。地理學科這些特點為實施活化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我們將活化教學應用于中學地理教學中,有助于學生獲得知識,特別是技能操作知識,情感體驗性知識、問題化知識,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能力,特別對動手操作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有特別影響意義。
2.1開展問題調研活動
這是以問題解決為中心而組織的活化教學,如講《森林資源》時,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
1、為什么說森林是一種環(huán)境資源?
2、世界自然帶森植被與世界降水分布的對應關系?
3、本地森林資源分布及存在問題?
4、我國生態(tài)林建設及其與環(huán)境的關系?
5、一次性筷子使用的危害及其對策。
問題提出后,再進行適當選擇,讓學生自己查資料,進行社會調查,最后寫成論文交給教師。學生寫的論文,思想觀點可能很幼稚,質量也許不高,但教師應看重的是學生到底掌握了哪些能力與本領。
2.2 開展辯論活動
如講我國人口發(fā)展對我國經(jīng)濟影響時,可以就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為問題展開辨論。可設計為兩組:一組學生代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觀點,另一組學生代表我國觀點,但教師要注意,最后不管哪方贏,都要站在我國政府立場上作小結。在辯論活動中通過活動情景的設置,激發(fā)學生活動熱情,引導學生在交流活動中獲取知識,陶冶性情,發(fā)展完善人格。
2.3 組織各種游戲活動
如利用謎語猜中國城市名稱:氮鉀磷(合肥)、四季如春(昆明)、永保平安(長安)、日落山頭(洛陽)、船出長江口(上海)、空中碼頭(連云港)、用圓規(guī)畫圖(太原)、大言不慚(???、銀河渡口(天津)等。
利用古詩猜地理名詞: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物質循環(huán))、東邊有雨西邊晴,道是無情似有情(對流雨),此外還有地理知識競賽活動、地理實驗活動、地理模型制作活動等,這些游戲活動寓教于樂,在快樂情境中誘發(fā)學生學習激情,發(fā)揮無意識的力量 ,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3 在地理教學中地穿插地理趣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地理課本中,有許多地理要領、地名、地理數(shù)據(jù)、地理規(guī)律及其成因,要求學生記住,這些抽象的內(nèi)容,單純地讓學生去記,是很難記住的,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用與一些教材有緊密關系的,學生愛聽的、真實的、生動的、形象的、有趣的、地理趣聞加以驗證,一方面可以深化學生所學知識,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學生學習地理的情趣。
如講區(qū)域地理時,由于非洲國家眾多,同學們很難記住非洲的一些國家,若教師在教學時,把國家名稱與有趣的別稱對應起來教學。如埃及長絨棉王、利比亞沙漠王國、阿爾及利亞阿爾法草原王國、摩洛哥磷礦王國、埃塞俄比亞高原之國、坦桑尼亞劍麻與丁香之國、布隆迪非洲的心臟、幾內(nèi)亞鋁土礦之國、南非黃金之國、利比里亞西非大門和海運王國、扎伊爾中非寶石等等,這樣可以使一些枯燥的、單調的內(nèi)容變得豐富而有趣,從而激發(fā)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再如講中國地理從宇宙空間看地球 敘述著:------只見一個圓形星球懸在天空中,上面有藍色的海白色的云,沒有云塊遮擋的情況,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海陸輪廓。這是學生新學期的第一堂課,如何激發(fā)學生興趣十分重要,是誰在宇宙是間看到地球的樣子呢?這是學生的迷。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引用美籍宇航員王贛駿在航天飛機上看地球的自述:地球真是一個漂亮的星球,像一個令人覺得很容易破碎的玻璃水晶球,藍白條痕相間,水藍色大氣層薄薄一層覆蓋。我在中國上空慢跑,我想著故鄉(xiāng),我來了。這樣一上課就先聲奪人,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刺激了他們的求知欲望。同學們聽得認真、有趣,受到深刻教育。
4 形象的描繪、生動的語言
教學中對于內(nèi)容比較抽象而無掛圖、插圖表示的內(nèi)容,利用生動有趣、富于啟發(fā)、和諧動聽、節(jié)奏明快的語言,可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掌握地理知識。
4.1巧借古詩教學
詩詞歌賦,瑯瑯上口。應用得法,可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能創(chuàng)造出一種詩情畫意的教學環(huán)境,如講地球運動時用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
描述黃河奔騰咆哮,滾滾東去的氣勢:
君不見黃河之不天上來,奔騰到海不復回;
講氣候時用: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春);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地塘處處蛙:(夏);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秋);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講解長江時,為描述三峽灘險、流急、景色奇美,可吟誦李白的詩句: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短短四句,把學生帶入了奇妙的意境,湍湍急流,秀麗風光一覽無余融,講情畫意油然而生。
4.2 短小精悍的成語也會使教學過程增輝添彩
如:滄海桑田描述了地殼的運動;冷鋒過境時,形容天氣用風雨交加;講地球運動時用星移斗轉;講海陸間循環(huán)用百川歸海。引用這些成語準確、生動、形象,既具有科學性,又客觀地反映了地理現(xiàn)象,寓意深刻,耐人尋味。
4.3易記的歌訣,諺語、順口溜
教學中抓住區(qū)域地理相互聯(lián)系的規(guī)律,編成簡潔明快,瑯瑯上口的歌訣,學生頗感興趣,記憶較快。適當引用民諺語進行教學,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并且加深了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如引用:
早穿皮襖午穿紗,
懷抱火爐吃西瓜。
的歌謠講解我國西北地區(qū)大陸性溫差大的特點,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講內(nèi)蒙古高原用:
藍藍的天上白云飄,
白云下面馬兒跑
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溫帶草原的遼闊、壯麗。這樣的教學能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有如長江一節(jié)要求記憶的特別多,有長江的源頭、長度,流經(jīng)的11個省、直轄自治區(qū)、上中下游、注入的海洋,編成順口溜即:
長江源頭沱沱河,
流自各拉丹東山。
青藏川滇渝鄂湘,
贛皖蘇滬入東海。
宜昌湖口上中下,
黃金水道六千三。
我國海運條件優(yōu)越,沿海多優(yōu)良港灣,需要記的開放海港城市有十四個,對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借助歌訣記憶較好:
江海連波通三州,
秦皇云煙上青天。
運用歌訣記憶地理事物不但鞏固了地理知識,激發(fā)了興趣而且也培養(yǎng)了學生躍躍欲試進行地理歌訣創(chuàng)作的熱情。
5 開展地理課外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地理課外活動是第一課堂的引伸和輔助,積極開辟地理課外活動,這是目前深入開展教學改革,進行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通過課外活動對鞏固學生課堂學到的地理知識和技能,擴大學生的地理知識領域,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都有著積極作用。
5.1利用鄉(xiāng)土地理調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鄉(xiāng)土地理的調查,使學生了解自己家鄉(xiāng)的變化和發(fā),認識家鄉(xiāng)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點,了解家鄉(xiāng)人民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初步懂得如何注意協(xié)調好家鄉(xiāng)的人地關系及家鄉(xiāng)經(jīng)濟建設的戰(zhàn)略方向和美好前景,也助于學生加深對其它地理知識和地理現(xiàn)象的理解與記憶,可使愛國主義教育更加形象直觀、具體、扎實,并結合鄉(xiāng)土地理的一些實例,如:河道污染、白色污染、噪聲污染等,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觀、首先觀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境和生態(tài)意識,通過對家鄉(xiāng)資源考察、規(guī)劃開發(fā)、旅游,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樹立建設家鄉(xiāng),建設祖國的雄心壯志。
5.2 利用地理課外活動小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地理課外小組通過氣象觀測、物候觀測到天文館觀察星空、組織學生觀星空找星座、觀日相,還可以組織地質夏令營,宣傳有關地理的法規(guī),建立地理園等活動,力求把課本知識寓于各種活動之中,把知識結構轉化為能力結構。這樣,地理課的教學就會變得有聲有色,融知識性和趣味性為爐。從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品德,同時,開展課外活動小組,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接近學生,了解學生,對于發(fā)揚尊師愛生,教學相長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具有積極作用。
總之,在地理教學中,通過各咱直觀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不僅能使學生積極地、能動地、自覺地從事學習,而且能起著開發(fā)學生潛能的作用,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勵學生的學習意識。
通過教師的激發(fā),引起學生興趣,讓學生主動的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由此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huán),達到促進學生學習意識的轉化,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在地理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相關文章:
★ 地理教學初探
★ 淺談初中地理教學的個性思維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 中考地理復習指導如何培養(yǎng)學生對初中地理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