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褶皺
當巖層受到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擠壓作用時,便會發(fā)生彎曲變形,這叫做褶皺。地殼發(fā)生褶皺隆起,常常形成山脈。世界許多高大的山脈,如喜馬拉雅山、阿爾卑斯山、安第斯山等,都是褶皺山脈。它們是由地殼板塊相互碰撞、擠壓,在板塊交界處發(fā)生大規(guī)模褶皺隆起而形成的。
褶皺有背斜和向斜兩種基本形態(tài)。背斜巖層一般向上拱起,向斜巖層一般向下彎曲。在地貌上,背斜常成為山嶺,向斜常成為谷地或盆地。但是,不少褶皺構造的背斜頂部因受張力,容易被侵蝕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受到擠壓,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反而成為山嶺。
(二)斷層
殼運動產生的強大壓力或張力,超過了巖石所能承受的程度,巖體就會破裂。巖體發(fā)生破裂,并且沿斷裂面兩側巖塊有明顯的錯動、位移,這叫做斷層。
在地貌上,大的斷層常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著名的東非大裂谷、我國華山北坡大斷崖等。斷層一側上升的巖塊,常成為塊狀山地或高地,如我國的華山、廬山、泰山;另一側相對下沉的巖塊,則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國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在斷層構造地帶,由于巖石破碎,易受風化侵蝕,常常發(fā)育成溝谷、河流。
了解地質構造規(guī)律,對于找礦、找水、工程建設等有很大幫助。例如,含石油、天然氣的巖層,背斜是良好的儲油構造;向斜構造盆地,利于儲存地下水,常形成自流盆地。在工程建設方面,如隧道工程通過斷層時必須采取相應的工程加固措施,以免發(fā)生崩塌;水庫等大型工程選址,應避開斷層帶,以免誘發(fā)斷層活動,產生地震、滑坡、滲漏等不良后果。
【地殼運動的證明】相關文章:
★ 風的形成
★ 塔吉克族
★ 臺灣的先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