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chǎn),世界地質(zhì)公園,中國十大名勝古跡之一,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位于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nèi)(景區(qū)由市直轄),是安徽旅游的標志。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巖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后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故改名為黃山。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臨黃山時,曾對黃山的秀麗這樣贊嘆:薄海內(nèi)外之名山,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后被當?shù)厝艘隇槲逶罋w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著名的 迎客松是安徽省的標志,也是中國對外的符號,黃山享譽有:松樹之都之美譽。
地理位置
黃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屬黃山市管轄,傳說是中華祖先軒轅黃帝修身煉丹而飄然成仙的地方。黃山南北長約4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山境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精華部分為160.6平方公里黃山風(fēng)景區(qū)。黃山千峰競秀,萬壑崢嶸。有名可指的就有72山峰,其中蓮花、光明頂、天都三大主峰,均在海拔1800米以上,拔地極天,氣勢磅礴,雄姿靈秀。黃山原名黟山,因山峰和巖石遙望青黑而得名。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采藥煉丹、得道成仙,唐玄宗于是在天寶六年(公元747年)改黟山為黃山。千余年來,黃山積淀了濃郁的黃帝文化,軒轅峰、煉丹峰、容成峰、浮丘峰、丹井、洗藥溪、曬藥臺等景名都與黃帝有關(guān)。
氣候特征
黃山處于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區(qū),地處中亞熱帶北緣、常綠闊葉林、紅壤黃壤地帶。由于山高谷深,氣候呈垂直變化。同時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陽光的輻射差大,局部地形對其氣候起主導(dǎo)作用,形成云霧多、濕度大、降水多的氣候特點,接近于海洋性氣候,夏無酷暑,冬少嚴寒,四季平均溫度差僅20℃左右。夏季最高氣溫27℃,冬季最低氣溫-22℃,年均氣溫7.8℃,夏季平均溫度為25℃,冬季平均溫度為0℃以上。年平均降雨日數(shù)183天,多集中于4-6月,山上全年降水量為2395mm。西南風(fēng)、西北風(fēng)頻率較大,年平均降雪日數(shù)49天。
地質(zhì)特點
黃山經(jīng)歷了造山運動和地殼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風(fēng)化作用,才形成其峰林結(jié)構(gòu)。黃山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稱,主峰蓮花峰海拔高達1864.8米,與光明頂、天都峰并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
黃山山體主要由燕山期花崗巖構(gòu)成,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侵蝕切割強烈,斷裂和裂隙交錯,長期受水溶蝕,形成花崗巖洞穴與孔道。全山有嶺30處、巖22處、洞7處、關(guān)2處。黃山的第四紀冰川遺跡主要分布在前山的東南部。
水文狀況
黃山地區(qū)共有河流600多條,其中長度在10km以上的河流有108條。由于黃山山脈橫 貫全市,將黃山市分為南、北兩坡,南坡流域面積大于北坡流域面積,分別為7569.93km和2264.1km,各占總面積的76.98%和23.02% 。南 坡有流向錢塘江流域的新安江水系和流向鄱陽湖流域的昌江水系、樂安江水 系;北坡有直接入長江的青弋江、秋浦河兩大水系。
黃山地區(qū)水資源來自天然降水。該地區(qū)多年平均面雨量為1775.9mm,地區(qū)分布以黃山 風(fēng)景區(qū)為最大,是全國有名的暴雨中心之一。降雨年內(nèi)分布極不均勻,最大月雨量一般出現(xiàn) 在5、6、7月份,曾高達1037mm(黃山溫泉站1954年6月);最小月雨量一 般出現(xiàn)在12月份,記錄出現(xiàn)過0。境內(nèi)降雨的年際變化也相當懸殊,最大最小年份的比值 達2.5以上,甚至達到3.0。全市地表水資源總量豐富,多年平均年徑流量達99.28億m,地表徑流的地區(qū)和時空分布與降雨的時空分布基本一致,地表徑流年內(nèi)分配也 極不均勻,每年5~7月份降雨量大,徑流量也大;年際分配不平衡,年降雨量越大,年產(chǎn) 流量也越大,最小年徑流量與最大年徑流量之比約為1∶5。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黃山動物種類300多種,其中屬于國家保護的珍貴鳥獸有20多種,溪河塘壩中的魚類有120多個品種。
其中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
云豹、金錢豹、黑麂、梅花鹿、白頸長尾雉、白鸛。
其中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有:
獸類:黃山短尾猴、黃山獼猴、穿山甲、豺、黑熊、大靈貓、小靈貓、獐、蘇門羚。
鳥類:鴛鴦、白鷴、勺雞、鳶、赤腹鷹、雀鷹、普通狂、毛腳狂、鳥雕、紅隼。
兩棲類:娃娃魚。
珍禽類:棕噪鹛、紅嘴相思鳥、夜鷹、三寶鳥、白胸翡翠、燕子、畫眉、黃腰柳鶯、暗綠鄉(xiāng)眼鳥。
黃山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平衡,植物垂直分帶明顯,群落完整,森林覆蓋率為56%,植被覆蓋率達83%。黃山野生植物有1452種,黃山上屬國家一類保護的有水杉,二類保護的有銀杏等4種,三類保護的8種,有石斛等10個物種屬瀕臨滅絕的物種,6種為中國特有種,黃山特有2種,首次在黃山發(fā)現(xiàn)或以黃山命名的植物有28種,尤以名茶黃山毛峰、名藥黃山靈芝。黃山市具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全市自然分布著七百多種樹木,加上引種培育的樹種,共有1000多種之多。其中,經(jīng)濟價值較高的約有1000種,屬于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樹種有香果樹,紅楠,花櫚木,紅椿;省定保護木種有金錢松,南方鐵彬,三尖杉,銀杏,掌楸,黃山木蘭,樟樹,天目木姜子、連香權(quán)、領(lǐng)春木、天女花、青錢杉和中華獼猴桃等15種;還有黃山松、華東黃杉、紅豆杉、光皮樺和青檀等樹種,屬于優(yōu)良建筑用材的樹種,約有一百余種,主要為杉、松、檫、樟、楠、楮、栲等。杉木多分布在休寧流口和溪口,松樹多分布于祁門、黟縣和黃山區(qū),毛竹主要分布在休寧、黃山區(qū)和祁門,其它雜木主要分布在牯牛降和清涼峰,以及祁門、黟縣、歙縣和黃山區(qū)。全市森林覆蓋率為73%,木材蓄積量為2400萬立方米,毛竹約5000萬根,年產(chǎn)茶葉2.5萬噸左右,是華東木材的重要產(chǎn)地和著名的茶葉產(chǎn)區(qū)。
礦產(chǎn)資源
黃山市地下埋藏著多種礦物,大量的石灰?guī)r、花崗巖、瓷土、石英巖,蛇紋石和石煤等建筑材料,金、銅、鉬、鎢、銻、鈹、鉛、鈮、鉭、鈾等有色金屬礦和稀有金屬礦物,還有膨潤土、砩石、硫、重晶石、水晶、等非金屬礦產(chǎn)資源。
所獲榮譽
1990年12月12日,黃山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chǎn)名錄。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對黃山的評價是:黃山,在中國歷史上文學(xué)藝術(shù)的鼎盛時期(公元16世紀中葉的山水風(fēng)格)曾受到廣泛的贊譽,以震蕩國中第一奇山而聞名。2002年,被授予中國國家地質(zhì)公園(第二批)。
2004年入選首批世界地質(zhì)公園,成為同時獲得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以及世界地質(zhì)公園三項最高榮譽的旅游勝地。
2007年入選中華十大名山,列中國名山第四位,僅次于泰山、珠峰、峨眉山。
聯(lián)合國世界遺產(chǎn)系列郵票于2013年4月11日發(fā)行,黃山入選其中。聯(lián)合國發(fā)行的世界遺產(chǎn)郵票全套6枚,分別是萬里長城、西安秦兵馬俑、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宮、拉薩布達拉宮和黃山。
文化
歷史地位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黃山以其五絕的奇景和博大的徽文化蜚聲海內(nèi)外,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黃山奇景代表著江淮山河之美。黃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熱情友好的象征,承載著擁抱世界的東方禮儀文化。
黃山不僅是一座美麗的自然之山,還是一座豐富的藝術(shù)寶庫。自古以來,人們游覽黃山,建設(shè)黃山,歌頌黃山,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chǎn),概括起來就是遺存、書畫、文學(xué)、傳說、名人五勝。黃山現(xiàn)有樓臺、亭閣、橋梁等古代建筑100多處,多數(shù)呈徽派風(fēng)格,翹角飛檐、古樸典雅,其中聽濤居位于人字瀑前、紫云巖上側(cè),曾是張學(xué)良將軍的幽禁之所。黃山現(xiàn)存歷代摩崖石刻近300處,篆、隸、行、楷、草諸體俱全,顏、柳、歐、趙各派盡有。青鸞峰峭壁上的立馬空東海,登高望太平10個大字,鐫刻于1939年,為民國第三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唐式遵將軍題寫,語意雙關(guān),意味深長。字徑6米,平字一豎竟長達9.4米,世所罕見。字體遒勁有力,瀟灑自如,從200多米高的懸崖上順勢而下,氣勢磅礴。歷代文人雅士在觀賞美景的同時,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學(xué)作品,流傳至今的就有2萬多篇(首)。唐代詩人李白游覽黃山時留下的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的詩句,至今仍在傳誦。美麗神奇的黃山孕育了黃山畫派,創(chuàng)立了以黃山為主要表現(xiàn)對象的山水畫派,在中國畫壇獨樹一幟、影響深遠。當代藝術(shù)大師劉海粟一生十上黃山,采用獨特的潑墨新技法,創(chuàng)作了大量以黃山為題材的藝術(shù)佳作。
【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chǎn)“黃山”】相關(guān)文章:
★ 世界最高的死火山
★ 世界最熱的地方
★ 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環(huán)境科學(xué)基礎(chǔ)
★ 世界上的私人國家
★ 世界最大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