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漢族,明朝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人。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探險家,中國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記》的作者。被稱為千古奇人。其一生志在四方,不避風雨虎狼,與長風云霧為伴,以野果充饑,以清泉解渴,出生入死。其足跡踏遍黃山、泰山、普陀、天臺、雁蕩、九華、武夷、廬山、華山、武當、羅浮、盤山、五臺、阻山、衡山、九異等名山,游盡太湖、民江、黃河、富春、閩江、九鯉湖、錢塘江、瀟水、湘水、郁江、黔江、黃果樹瀑布、盤江、滇池、洱海等勝水。
《徐霞客游記》中對各地名勝古跡、風土人情,都有記載。徐霞客游記開篇之日(5月19日)被定為中國旅游日。
人物介紹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明朝人,名弘祖,字振聲,霞客是他的號。他出生在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一個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讀書人,稱得上是書香門第。他的父親徐有勉一生不愿為官,也不愿同權(quán)勢交往,喜歡到處游覽欣賞山水景觀。徐霞客幼年受父親影響,喜愛讀歷史、地理和探險、游記之類的書籍。這些書籍使他從小就熱愛祖國的壯麗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十五歲那年,他應過一回童子試,沒有考取。父親見兒子無意功名,也不再勉強,就鼓勵他博覽群書,做一個有學問的人。徐霞客的祖上修筑這里是徐霞客故居了一座萬卷樓來藏書,這給徐霞客博覽群書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條件。他讀書非常認真,凡是讀過的內(nèi)容,別人問起,他都能記得。家里的藏書還不能滿足他的需要,他還到處搜集沒有見到過的書籍。他只要看到好書,即使沒帶錢,也要脫掉身上的衣服去換書。十九歲那年,他的父親去世了。他很想外出去尋訪名山大川,但是按照封建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父母在,不遠游,徐霞客因有老母在堂,所以沒有準備馬上出游。他的母親是個讀書識字、明白事理的女人,她鼓勵兒子說:身為男子漢大丈夫,應當志在四方。你出外游歷去吧!到天地間去舒展胸懷,廣增見識。怎么能因為我在,就象籬笆里的小雞,套在車轅上的小馬,留在家園,無所作為呢?徐霞客聽了這番話,非常激動,決心去遠游。臨行前,他頭戴母親為他做的遠游冠,肩挑簡單的行李,就離開了家鄉(xiāng)。這一年,他二十二歲。從此,直到五十四歲逝世,他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過的。
主要著作
《徐霞客游記》以日記體為主的中國地理名著。明末徐弘祖經(jīng)30多年旅行,寫有天臺山、雁蕩山、黃山、廬山等名山游記17篇和《浙游日記》、《江右游日記》、《楚游日記》、《粵西游日記》、《黔游日記》、《滇游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余萬字游記資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記》。世傳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數(shù)種。主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zhì)、植物等現(xiàn)象,均作詳細記錄,在地理學和文學上卓有成就。在地理學上的重要成就有:
(1)喀斯特地區(qū)的類型分布和各地區(qū)間的差異,尤其是喀斯特洞穴的特征、類型及成因,有詳細的考察和科學的記述。僅在中國廣西、貴州、云南3省區(qū),他親自探查過的洞穴便有270多個,且一般都有方向、高度、寬度和深度的具體記載。并初步論述其成因,指出一些巖洞是水的機械侵蝕造成,鐘乳石是含鈣質(zhì)的水滴蒸發(fā)后逐漸凝聚而成等。他是中國和世界廣泛考察喀斯特地貌的卓越先驅(qū)。
(2)糾正了文獻記載的關(guān)于中國水道源流的一些錯誤。如否定自《尚書禹貢》以來流行1000多年的岷山導江舊說,肯定金沙江是長江上源。正確指出河岸彎曲或巖岸近逼水流之處沖刷侵蝕厲害,河床坡度與侵蝕力的大小成正比等問題。對噴泉的發(fā)生和潛流作用的形成,也有科學的解釋。
(3)觀察記述了很多植物的生態(tài)品種,明確提出了地形、氣溫、風速對植物分布和開花早晚的各種影響。
(4)調(diào)查了云南騰沖打鷹山的火山遺跡,科學地記錄與解釋了火山噴發(fā)出來的紅色浮石的質(zhì)地及成因;對地熱現(xiàn)象的詳細描述在中國也是最早的;對所到之處的人文地理情況,包括各地的經(jīng)濟、交通、城鎮(zhèn)聚落、少數(shù)民族和風土文物等,也作了不少精彩的記述。 他在中國古代地理學史上超越前人的貢獻,特別是關(guān)于喀斯特地貌的詳細記述和探索,居于當時世界的先進水平。
在文學上的主要特點是:
(1)寫景記事,悉從真實中來,具有濃厚的生活實感;
(2)寫景狀物,力求精細,常運用動態(tài)描寫或擬人手法,遠較前人游記細致入微;
(3)詞匯豐富,敏于創(chuàng)制;絕不因襲套語,落入窠臼;
(4)寫景時注重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同時注意表現(xiàn)人的主觀感覺;
(5)通過豐富的描繪手段,使游記表現(xiàn)出很高的藝術(shù)性,具有恒久的審美價值。
此外,在記游的同時,還常常兼及當時各地的居民生活、風俗人情、少數(shù)民族的聚落分布、土司之間的戰(zhàn)爭兼并等等事情,多為正史稗官所不載,具有一定歷史學、民族學價值?!缎煜伎陀斡洝繁缓笕俗u為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獲得成果
徐霞客通過親身的考察,以無可辯駁的史實材料,論證了金沙江是長江的正確的源頭,否定了被人們奉為經(jīng)典的《禹貢》中關(guān)于岷山導江的說法。同時,他還辨明了左江、右江、大盈江、瀾滄江等許多水道的源流,糾正了《大明一統(tǒng)志》中有關(guān)這些水道記載的混亂和錯誤。他認真地觀察河水流經(jīng)地帶的地形情況,看到了水流對所經(jīng)地帶的侵蝕作用,并認識到在河岸凹處的侵蝕作用特別厲害。他還注意到植物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觀察在不同的地形、氣溫、風速條件下,植物生態(tài)和種屬的不同情況,認識到地面高度和地球緯度對氣候和生態(tài)的影響。對溫泉、地下水等,徐霞客也都有一定的科學認識。在徐霞客對地理學的一系列貢獻中,最突出的是他對石灰?guī)r地貌的考察。他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對石灰?guī)r地貌進行系統(tǒng)考察的地理學家。歐洲人中,最早對石灰?guī)r地貌進行廣泛考察和描述的是愛士培爾,時間是公元1774年;最早對石灰?guī)r地貌進行系統(tǒng)分類的是羅曼,時間是公元1858年,都晚于徐霞客。
我國的湖南、廣西、貴州、云南一帶,是世界上石灰?guī)r地貌分布面積最廣闊、發(fā)育最完整的區(qū)域之一。公元1630~1640年,徐霞客在這一帶游歷考察了3年時間,并做了詳細的日記,對西南地區(qū)石灰?guī)r地貌的分布、各地區(qū)間石灰?guī)r地貌的差異、各種石灰?guī)r地貌的類型及其成因,都有詳細科學的記述,因而他的游記成了世界上最早對石灰?guī)r地貌進行考察的文獻。從他的游記中可以看到,他已經(jīng)明確地認識到形成石灰?guī)r奇異地貌的重要原因。由于發(fā)育的時期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地區(qū)差異,如桂林、陽朔一帶,因為缺乏風化物質(zhì),無土壤覆蓋,形成的是石峰峻峭,各自矗立,爭奇斗勝的地貌;而柳州西北一帶則不同,它是土石間出,土山迤邐(音yīlǐ,意思是曲折連綿),忽石峰數(shù)十,似錐處囊中一般。用現(xiàn)代地質(zhì)學的術(shù)語說,桂林、陽朔一帶體現(xiàn)的是石灰?guī)r地貌發(fā)育晚期的情況,柳州西北一帶體現(xiàn)的則是處于石灰?guī)r地貌發(fā)育最盛時期的特征??梢?,徐霞客的觀察是很準確精細的,他的分類與現(xiàn)代地質(zhì)學的分類基本一致。
石灰?guī)r地貌還有一大特點,就是有眾多的巖洞。徐霞客親身探查過的巖洞達100多個,足跡所到之處,他總要想方設法探究其中的奧秘。對巖洞、石鐘乳的結(jié)構(gòu)和成因,他都有真切的描述和深刻的見解。他指出,巖洞是由于流水的侵蝕造成的,石鐘乳則是由于石灰?guī)r溶于水,從石灰?guī)r中滴下的水蒸發(fā)后,石灰?guī)r凝聚而成鐘乳石,呈現(xiàn)出各種奇妙的形狀。這些見解,大部分符合現(xiàn)代科學的原理。
徐霞客不僅對地理學有重大貢獻,而且在文學領(lǐng)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詣。他寫的游記,既是地理學上珍貴的文獻,又是筆法精湛的游記文學。他的游記,與他描繪的大自然一樣質(zhì)樸而綺麗,有人稱贊它是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人物故居
1985年,政府撥款大修?,F(xiàn)有三進、十七間正房、兩間廂房,占地二畝。大門正面懸徐霞客故居匾額,兩邊立盤陀石。門背面鐫繩其祖武磚額。第一進前為天井庭院,兩側(cè)廂房,東西置花壇,大廳前有 承前裕后磚刻,廂房和大廳辟為展覽室,陳列徐霞客生平事跡及溶巖標本。第二井遺有一棵古羅漢松,相傳為徐霞客手植,已有400年左 右樹齡。第二進大廳為崇禮堂,正中懸徐霞客畫像,陳列當代書畫 家為紀念徐霞客所作的書畫作品,以及拍攝的徐霞客游歷過各地的風光照片勝水橋,架在徐霞客故居前的枕塘河上。據(jù)傳是徐霞客當年出游船只停泊處,此橋亦有400年左右的歷史。1985年重修,它保持著明代江南小橋的風格。
2001年5月19日,浙江寧海人麻紹勤以寧海徐霞客旅游俱樂部的名義,向社會發(fā)出設立中國旅游日的倡議,建議《徐霞客游記》開篇之日(5月19日)定名為中國旅游日。
2009年12月1日,國務院下發(fā)了《關(guān)于加快發(fā)展旅游業(yè)的意見》,提出了要設立中國旅游日的要求。2009年12月4日,國家旅游局正式啟動了設立中國旅游日的相關(guān)工作。2011年3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決議,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為中國旅游日。
【中國地理學家:徐霞客】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