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王國(Kingdom of Bhutan,簡稱不丹),是位于中國和印度之間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的內(nèi)陸國,該國的國名當?shù)卣Z言叫“竺域”(或作“朱玉”Druk Yul,藏文:vBrug-yul),意為雷、龍之地。旅游業(yè)是不丹的另外一個重要經(jīng)濟支柱,于1974年開放外國人入境。牦牛、騾、馬為重要運輸工具。不丹的主要外貿(mào)對象和國防援助國是印度。不丹族約占總?cè)丝诘?0%,其余為尼泊爾族等。西部不丹語言“宗卡”和英語為官方用語,南部操尼泊爾語。藏傳佛教(噶舉派)為不丹的國教。首都廷布 (Thimphu) 是全國的政治、宗教中心。不丹也是世界上最后一個開放電視與網(wǎng)絡(luò)的國家。2006年發(fā)布的“全球快樂國度排行榜”中,不丹名列第8位,位列亞洲第一位。不丹的國歌是《神龍王國》,最大城市是廷布。2016年2月5日,不丹國王旺楚克和王后佩瑪?shù)膼圩尤粘錾?/p>
國名
不丹王國(The Kingdom of the Bhutan )在梵語中意為“西藏的邊陲”。別稱:神龍之國(不丹人自稱“竺域”,意為“龍”)、森林之國、花卉之國 、云中國度。
國旗
不丹國旗是一種龍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由金黃色和桔紅色的兩個直角三角形組成,中間一條白色的飛龍,四個爪子各抓一顆白而亮的寶珠。金黃色象征國王的權(quán)力和作用;桔紅色是僧侶長袍的顏色,象征佛教的精神力量;龍象征國家權(quán)力,又指這個國家的名字,因為不丹可譯為“神龍之國”。龍爪上握有白珠,象征威力和圣潔。
國徽
不丹的圓形國微以兩條風(fēng)格獨特的金龍為主體。
前爪托著一束光明之火,巨龍周圍雷電霹靂。巨龍環(huán)抱由紅色霹靂組成的十字圖案。位于喜馬拉雅山谷地的不丹多雷電,崇拜神龍的不丹人認為雷電霹靂是神龍的嘯聲,來自蒼穹,令人敬畏。國徽上的雷電霹靂圖案同時還顯示喇嘛教僧侶的權(quán)威。國徽外圍是一條白色環(huán)帶,頂部用藏文寫著箴言“光榮的不丹是不可戰(zhàn)勝的”。
人口
736453人(2012年)。人口增長率約為1.8%。不丹族約占總?cè)丝诘?0%,尼泊爾族約占35%。不丹語“宗卡”為官方語言。藏傳佛教為國教,尼泊爾族居民信奉印度教。
國獸
羚牛(也叫“塔金”)
國花
藍花綠絨蒿
首都
廷布(Thimphu)是全國的政治、宗教中心。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麓,旺河從城市穿過。城市海拔2500多米,人口118021(2012年)。
節(jié)日
國慶日(12月17日--第一任國王烏顏·旺楚克登基日)、國王生日(2月21日)、加冕日(11月6日)。
簡史
9世紀不丹為獨立部落。1772年英國侵犯不丹。1865年11月,英國同不丹簽訂了《辛楚拉條約》,強迫不丹割讓包括噶倫堡在內(nèi)的第斯泰河以東約2000平方公里的地區(qū)。1907年建立不丹王國,烏顏·旺楚克成為世襲國王。1910年1月,英國和不丹又簽訂了《普那卡條約》,規(guī)定不丹對外關(guān)系接受英國的“指導(dǎo)”,1949年8月,印度和不丹簽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規(guī)定不丹對外關(guān)系接受印度的“指導(dǎo)”。1971年,成為聯(lián)合國成員國。
更多地理知識分享,盡在查字典地理網(wǎng)!
【國家介紹:不丹】相關(guān)文章:
★ 各國國名釋義
★ 2011年高考地理二輪復(fù)習(xí)考點 飛機上的晝夜交替問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