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同學都想再進一步的查缺補漏,提高成績。今天我們跟大家談一談
提高地理答題能力的要求,我相信今天講的內容,對你的思考方式能得到一定的啟發(fā)和幫助。
對于高三的文科生來說,地理科目的復習方向有兩個方向。第一個是背書。很多理科生或者很多對于文科不了解的同學,他可能會認為文科生他就是背書嘛。其實更多的層次比較高的同學,或者說對分數要求比較高的同學,或者是對分數要求比較高的老師,他們可能在教學過程中、在學習過程中,更多的是做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不是做背書。那么這個能力的培養(yǎng)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給大家來通過幾道題來講一講能力的培養(yǎng),具體包含哪一些小的細節(jié)。
經過高三一整年的復習,我相信大部分的文科生都已經具備了這三點:第一個是形成具有體系的一個知識網絡,第二個掌握了地理學科的基本原理,第三個把握常見的解題技巧。如果之前你做的復習非常不好,想通過這三十天來補充這一塊,那么可能性是非常的小。我們只能在在能力上來幫大家提高一下,獲取更多的分。主要是這四個方面:第一個叫分析能力,第二個叫讀圖能力,第三個叫獲取信息的能力,第四個叫表達能力。當我們每個同學具備了這四種能力以后,我們就可以對一個區(qū)域進行分析,分析這件事情,或者分析這個現象產生的原因,給出我們相對應的一些建議,高考考的區(qū)域地理、大題就在重點考察這個知識點。
到底要求我們怎么做。第一個我們先看培養(yǎng)分析能力,那么什么叫分析能力呢?2012年朝陽英語的考題來看一看。材料里面說的是,英國的畜牧業(yè)很發(fā)達,阿根廷的大畝產也很發(fā)達,阿根廷是世界肉類的重要生產國和出口國家,題目的問題是分析英國從阿根廷大量進口牛肉的原因。如果我在上課的時候,我就會問各位同學你們看到這個題目,首先觀察到題目的關鍵詞和解題的思路,或者重點應該是什么?有的同學把重點放在英國上,他說對于英國我很熟悉。英國有乳畜業(yè),乳畜業(yè)發(fā)展的條件我也很熟。比如說這個地方是溫帶的海洋性氣侯,多生牧草;這個地方經濟比較發(fā)達,對牛奶有需求。于是它把它對英國所有乳畜業(yè)的了解的信息,都往里面添了。有的同學可能會把重點放到阿根廷,它可能對阿根廷也比較熟。說阿根廷是大畝產畜牧業(yè),這個地方地廣人稀,牧草很豐富,有政府政策的支持,把相對應的區(qū)域條件往里面添。有的同學呢還會把重點放在原因上。他總說關鍵點和答題的思路應該是原因,因為知道原因它包含自然原因和人為的原因,所以要從自然和人為的兩方面去討論這些事情。那么我們可以發(fā)現,如果你去抓英國阿根廷原因的話,其實對于這一道題來說你并沒有抓到考試的關鍵節(jié)點,你也沒有抓到它分析點。這道題分析的點應該是進口。我們設想一下,如果說換一個年份,換一個區(qū)域,換一份卷子,我們可以發(fā)現我們不會再考英國和阿根廷了,英國和阿根廷他們是可以替換的??梢該Q成中國和美國,可以換成澳大利亞或者是別的區(qū)域、別的國家;這個物品也可以發(fā)生變化,可以換成棉花,不一定是牛肉了那么我的設問方式可以發(fā)生變化。這一次問的是原因,那么下一次的考試的時候可能會問你條件,或者問社會經濟的區(qū)域因素可能是哪些。但是什么不變呢?這個行為本身是不變的,這行為是什么呢?是進口。
那我們再來設想一下,進口或者說出口,這個事情它從更高層次的角度來看,應該是哪一個大專題的知識點呢?應該是資源調配。進口是調入一種資源,出口是調出一種資源。所以說以后在分析題目的時候,如果你發(fā)現這道題目的動詞,或者說重點是在進出口,或者是在輸出和輸入,或者是調入和調出這些字眼上面的話,這種題目它很有可能可能是資源調配的題目了。
對于資源調配首先我們應該去分析什么呢?我們?yōu)槭裁匆M行資源調配?資源調配的原因是什么?進行資源調配最根本的,最本質的一個原因是什么呢?應該是需求的出現。某一個地方,因為某一些原因,被某一種資源產生了需求,這個某一個地方對資源有需求,需求量很大,市場很廣闊。寫出來以后,并不代表你這道題可以得分,那么在拉分點可能會在哪兒呢?可能會在前面省略號上。要求你對這個區(qū)域進行一個簡單的分析。
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南水北調,是不是對水進行調配呢?肯定是的。為什么要進行南水北調呢?從邏輯線上來看的話,我們分析方法應該是華北地區(qū)人口數量多,城市數量多,工農業(yè)的發(fā)展水平高,對水資源的需求量大,市場很廣闊。所以說資源需求量大的時候,為了保證不被扣分,你需要對這個地方進行一個區(qū)域分析。那么某一個地方有這種需求了,我們?yōu)槭裁匆M行資源調配呢?我們要看到客觀存在的一個事實,這個事實要寫出來,是一個總述說=,叫資源分布不均勻。比如說中國的水資源分布不均,水資源南多北說。如果這道題的分值比較大,可能要求你對分配不均再寫的更細一些。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中國上海的保墑干鐵廠,它需要鐵礦石來進行鋼鐵的加工,中國有鐵礦石,但是中國鐵礦石的成色不太好,鐵礦石的這個鐵含量比較低,因此它有缺陷。保墑干鐵廠在進行生產過程中,是從國外從澳大利亞、從巴西、印度、等國家進口鐵礦石。不單純是因為我缺少這種資源,還有可能是因為我不缺少,但是有缺陷。那當然了,其實本質上還是一回事,有缺陷最終導致結果還是因為它缺少。
那么反過來說,這種資源的調出地會有什么一些特點呢?它應該有非常豐富的資源,并且這種資源呢是具有優(yōu)勢的。不僅豐富,而且具有優(yōu)勢,那么這種優(yōu)勢我們通常體現在要么是物美,要么是價廉??荚嚨臅r候,當然不能寫錯物美價廉這兩個詞,應該在對物美價廉進行一些區(qū)分,什么樣的原因導致的物美,什么樣的原因導致的價廉。
某一個地方有需求,但是客觀存在是資源分配不均勻,遷出地資源很豐富,并且有優(yōu)勢。遷入地資源就需求,但是有缺陷,或者是缺少。如果要實現資源的調配的話,我們還需要哪一些其他的因素來作為支撐呢?比如說可能會有交通的因素,還會有政策的因素,還會有一些技術的因素,而有一些資源它可能有需要一些技術來支撐。這個邏輯體系,這個分析思路我們完成了以后,我們再來做這道分析題,那么就會比較好做了。分析英國從阿根廷大量進口牛肉的原因,我們說關鍵詞在進口上。分析這道題的關鍵節(jié)點再進口上,那么英國為什么要進口牛肉呢?最本質的原因是英國對牛肉有需求,給它點出來。當然可以寫的更具體一些,英國市場對牛肉需求量大。個人建議寫的更仔細一些,比如說英國經濟發(fā)達,或者英國的飲食習慣牛肉是占了很大比重的,英國有食用牛肉的飲食習慣。因此英國市場對牛肉的需求量比較大,市場很廣闊。第二個英國有沒有牛呢?英國當然有牛了。因為英國是發(fā)展乳畜業(yè)的,乳畜業(yè)主要是奶牛,奶牛最主要的農產品應該是牛奶或者奶制品,這種農業(yè)類型是沒有辦法滿足本國對牛肉的需求的。
我們再反過來說第三點。遷入地非常的需要,但是它非常的缺少。那么反過來說,遷出地阿根廷應該說很豐富。對于這道題來說,老師設的拉分點不在于它很豐富,而在于它有優(yōu)勢,那么這個阿根廷它不僅有牛肉,而且牛肉有優(yōu)勢。什么優(yōu)勢呢?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大家第一個反應,阿根廷的牛肉質量非常的好。阿根廷在發(fā)展的時候精心的去培育一些品種,所以說這種優(yōu)良的這種肉牛提供一些比較好質量的牛肉。那么除此以外阿根廷的還有什么特點呢?阿根廷這個地方地廣人稀,所以地方規(guī)模非常的大,導致的這個地方的牛肉商品率非常高。
所以說對于這道題它的標準答案是這樣的:畝產的規(guī)模大,牛肉的商品率高,且牛肉質量非常的好。不僅寫出了它有,而且寫出了它的優(yōu)勢,這樣不容易被老師扣分。我們說資源調配下最基本的一些原因已經出來了,那么我們現在想英國需要從阿根廷進口牛肉,有什么樣的原因呢?兩國之間都屬于沿海,港口提供便利的海用條件,這個地方我特別強調一下,很多同學在答這道題的時候,寫交通便利,或者寫海域便利,我個人覺得都不夠嚴密,或者說這道題的標準答案給的過于簡單。你要寫出這兩個國家都是沿海,沿海是第一個關鍵詞,第二個這兩個國家都有優(yōu)良的港口,港口是第二關鍵詞。第三,優(yōu)良的港口提供了便利的海域條件。當然除了需要海運以外,還需要什么呢?保鮮冷藏技術的支持。因為進口的牛肉是一種易腐壞的農產品,所以說還需要技術保持。
我們再來看一看2012年的東城二模:說中國、歐盟和美國是當今世界蘋果的三大主產地,目前在美國的市場上,每消費十瓶蘋果汁,就有七瓶是中國生產的。美國這個地方本身產蘋果,但是蘋果汁十瓶里面有七瓶是中國產的。問題問的是什么呢?分析中國的蘋果汁出口到美國的有利于的中國社會經濟條件。你覺得這道題目關鍵的點應該是什么呢?是中國嗎?或者是美國嗎?是蘋果汁還是社會經濟條件呢?都不是。非常多的同學會把注意力放在社會經濟條件下去答,這種方向其實是錯誤的,它沒有辦法幫你拿到高分。道題的關鍵是什么呢?應該是出口。設想一下,中國的蘋果汁出口到美國,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國對蘋果汁有需求,所以我們把這句話寫出來。美國經濟發(fā)達,對蘋果汁的需求量大,蘋果汁的市場非常的廣闊。第二個,美國缺蘋果嗎?它不缺。所以可見它不缺少這種資源,但是證明說它的資源是有缺陷的。那么我們再來設想一下,美國蘋果汁它的缺陷主要是質量上,還是價值上呢?美國的蘋果汁肯定不是說質量上有缺陷,更多的應該是價值上的缺陷,比較貴。那么中國的蘋果汁為什么比較便宜呢?反過來說,中國的勞動力的成本比較低,內部成本也比較低,導致蘋果汁的成本低,所以中國的蘋果汁可以出到美國去。反過來美國的成本比較高。我們看標準答案,美國生產蘋果汁的勞動力成本和果汁成本都比中國高。當然反過來說,說中國比美國低也是可以的。一方面說出了美國的劣勢,另一方面說出中國的優(yōu)勢。所以說這個點是答全了。第三點?,F在我們已經有了資源調配最基本的原因了,那么還需要什么因素做支撐了?中國的蘋果汁要出口到太平洋對岸的美國去,需要海運。蘋果汁容易腐壞,所以保鮮冷藏技術的支持。同時還可以寫政府政策的支持。所以這三個點就出來了。
這道題單純的寫出沿海港口海運還不夠,還要去表達出海運的特點。海運的特點是什么呢?用量大,運費低,因為中國的優(yōu)勢就在于價格低,運費也是我們成本的一個部分。所以必須要把海運海運這個交通方式特色寫出來。海運便利,果汁海運的運輸量大,運費低。所以能夠使得我們的蘋果汁能夠到美國。
這種題目在2014年、2015年、2016年都是頻繁的考,它不僅考資源調配的原因,還考資源調配的影響,大家可以自己去搜一搜。
剛才我在給大家講要注意培養(yǎng)分析能力,大部分同學通病都是在一是只關注某一個詞匯,比如說社會新型條件,死板束縛的去答題,因此你得分非常低。二是你理解題目本身的意思。你沒有進行分析,所以你拿學過的知識生搬硬套,比如說你看到英國,看到阿根廷,你把你對英國和阿根廷背過的一些信息往里面套,那么無論是哪一種答題方式的話,其實都會導致你這個結果是得分比較低,或者得分率不高。
小編為大家提供的2017年高考四個提高地理答題能力的要求大家仔細閱讀了嗎?最后祝考生們學習進步。
【2017年高考四個提高地理答題能力的要求】相關文章:
★ 高考地理答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