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有码高清视频,日韩免费影视,欧美中文网,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99视频一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資    源
  • 資    源
  • 文    章
  • 地    圖

當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網(wǎng) >地理教學 >方法與設計 >七年級地理上冊《海洋與陸地》期中知識點總結

七年級地理上冊《海洋與陸地》期中知識點總結
查字典地理網(wǎng) 來源|2016-11-16 發(fā)表|教學分類:教學設計

地理教學

方法與設計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況識記P29圖2.6

①七大洲:(面積從大到?。﹣喼?、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②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

③洲界:

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

北美洲與南美洲:巴拿馬運河

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亞洲和歐洲連在一起叫亞歐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陸,分界線最長,自北向南分別是山、河、海(世界最大內陸湖)、山和海、海峽?!?/p>

亞洲與北美洲:白令海峽

畫圖: 地理書第33頁 圖2.6 大洲的分布、 圖2.7 亞洲與歐洲、非洲的分界

2、海陸變遷:

(1)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運動(喜馬拉雅山發(fā)現(xiàn)海洋生物化石三葉蟲等:海——陸)、海平面升降(臺灣海峽看到人類活動痕跡:陸——海)、人類活動(荷蘭填海造陸:?!懀?/p>

大陸漂移假說:(魏格納提出)2億年前地球陸地是一個整體——分裂——分離——七大洲四大洋:

(2)知道板塊構造學說,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識記P37圖2.19

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巖石圈由七大板塊組成即歐亞板塊、北美洲板塊、南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帶。

① 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a) 地中海 — 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b) 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② 阿爾卑斯山(歐洲):位于歐亞板塊與非洲板塊交界處。

喜馬拉雅山(亞洲):位于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交界處。

地中海將消失:位于歐亞板塊與非洲板塊的擠壓碰撞處

紅海將擴大:位于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張裂地區(qū)。

畫圖:地理書第42頁圖2.23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帶及主要山系的分布

【七年級地理上冊《海洋與陸地》期中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高中地理新教材與案例教學

21世紀地理新課改的做法

地理教師: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環(huán)境意識

高中新課改地理作業(yè)系統(tǒng)初探

印度的地理位置和文化歷史

東南亞地理概況

必修課程地理Ⅰ的教材處理與教學方法建議

中學地理課改推進中的實踐誤區(qū)與反思

地理疑難知識分析

大陸架、大陸坡、洋底及其特點

最新地理方法與設計
熱門地理方法與設計
精品推廣
隨機推薦地理方法與設計
學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