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要求:
1、理解天氣和氣候的區(qū)別
2、掌握影響氣候形成的各個因子對氣候影響的主要表現(xiàn)
智能訓練:
舉例說明影響氣候的各因子對當?shù)貧夂虻挠绊?
教學重點:各因子對氣候影響的主要表現(xiàn)
教學難點:同教學重點
教 具:投影片
課 型:新授課
教 法:舉例分析、歸納總結
課 時:第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氣候與天氣
氣候:是多年內的大氣平均狀況或統(tǒng)計狀態(tài)
是多年天氣特征的綜合
是影響大氣平均狀態(tài)長期變化的因素造成的
天氣與氣候的主要區(qū)別在于表示時間尺度上的不同
大氣的平均狀態(tài)一般用氣溫、降水等氣候要素的平均值或統(tǒng)計值來表現(xiàn),不同地區(qū)氣溫、降水的狀況不同,氣候的特點也就不同,那么,對此起決定作用的影響因素有哪些?對氣候有哪些影響?
二、影響氣候形成因子
1、太陽輻射――最基本的因素
(1)不同緯度地區(qū)太陽輻射的差異――熱量帶的劃分
(2)同一緯度地區(qū)太陽輻射的變化――熱量的季節(jié)變化
――溫度變化特點的差異
2、下墊面
下墊面是大氣的直接熱源和水源,其差異會造成大氣性質的差異,從而造成氣候的不同。
(1)海陸分布――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
氣候類別 |
氣溫 日較差 |
氣溫 年較差 |
最高 氣溫月 |
最低 氣溫月 |
大陸性 |
大 |
大 |
7月 |
1月 |
海洋性 |
小 |
小 |
8月 |
2月 |
(2)地形
海拔高度:山地氣候與平原氣候的差異
地形起伏:山地迎風坡與背風坡氣候的差異(地形雨與焚風效應)
關于“表2.4 請解釋表中特征的形成原因” 這幅圖要說明的正是“地面是對流層大氣的主要熱源”。這幅圖要說明的正是“地面是對流層大氣的主要熱源”。
原因:地形對氣溫日變化和年變化的影響
①凸出地形,如山頂,空氣與地面空氣接觸面積小,地氣之間熱量交換減少,受到地面日間增溫、夜間冷卻的影響較小。另,山頂風速大,空氣湍流交換較強,因此氣溫日較差、較小。
②平原,受地面日間增溫、夜間冷卻的影響大。溫差較附近的山地大。
③谷地則是因氣流不暢通,氣溫受自由大氣影響小,白天因受熱急劇增溫,夜間因四周山坡散熱快,冷空氣下沉盤踞谷地,氣溫明顯下降。
因此,谷地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大于四周高地。
(3)陸地性質――反射率不同
如“雪后寒”(新雪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強、雪融化要吸熱)
(4)洋流
如同緯度大陸東西兩岸的氣候差異與洋流的關系
3、大氣環(huán)流――具有雙重性質
(1)調整全球熱量和水汽的分布(間接影響氣候)
(2)大氣環(huán)流本身也是一種氣候現(xiàn)象(直接影響氣候)
――在不同的環(huán)流形勢下形成不同的氣候特征
4、人類活動
人類活動對氣候影響的著眼點在于設法改變地面狀況,進而影響和改變局部地區(qū)的氣候。同時也通過改變大氣的性質組成,影響氣候。
(1)改變大氣成分和水汽含量
人類活動造成大氣中CO2含量增多及O3減少帶來的對氣候的影響,如溫室效應。
人造塵埃增多――陽傘效應
(2)向大氣釋放熱量
城市建設――熱島效應
(3)改變地表的物理特性和生物學特性等
植樹造林――綠洲效應、修大型水庫――湖泊效應
5、總結、分析:各因子之間的關系
[讀圖分析]
想查看更多地理教案,請繼續(xù)關注查字典地理網(wǎng),精彩內容持續(xù)更新中~~~
【《氣候的形成和變化》教學設計(一)】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