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要求:
1、掌握影響氣溫和降水變化的主要因素及其變化規(guī)律
2、掌握不同氣候類型的氣溫、降水特征
3、了解地球上氣候變化的幾個階段的劃分及其基本變化特征
智能訓練:
1、運用影響氣候形成的因子,分析不同氣候類型的成因
2、運用大氣環(huán)流的有關知識,分析氣候類型的分布規(guī)律
3、學會運用有關氣溫、降水的氣象資料,判斷氣候類型
閱讀要求:
《我國歷史時期的寒暖變化》
教學重點:各種氣候類型的分布規(guī)律及其氣候特點
教學難點:各種氣候類型的成因
教 具:投影片
課 型:新授課
教 法:讀圖分析
課 時:第2課時
【教學過程】
三、氣候類型
1、不同氣候類型的氣溫特點
(1)不同緯度地帶――太陽輻射(熱量的緯度差異和季節(jié)變化)
表現為不同熱量帶氣溫的高低差異及其季節(jié)變化特點的差異
結合上課時太陽輻射因子對氣候的影響來分析
(2)同一緯度地帶――下墊面因子
從全球范圍來看主要表現為海洋性氣候與大陸性氣候的差異
從局部地區(qū)來看主要表現為迎風坡與背風坡、同緯度大陸東西岸寒暖流影響的差異
2、不同環(huán)流形勢下的降水狀況
(1)不同氣壓帶控制下的降水狀況
位置 |
成 因 |
氣候特點 |
|
赤道低壓帶 |
赤道 附近 |
赤道附近終年炎熱,空氣受熱膨脹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壓(熱力) |
高溫 多雨 |
副熱帶高壓帶 |
南北緯 300 附近 |
赤道上空向極地運行的氣流,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在緯度300附近的上空偏轉為西風氣流,并聚積后因重力作用,產生下沉氣流,使近地面形成高氣壓(動力) |
炎熱 干燥 |
副極地低氣壓帶 |
南北緯 600 附近 |
由副熱帶高壓向極地運行的暖而輕的氣流與由極地高壓向低緯運行的冷而重的氣流在600緯度相遇,使暖而輕的氣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氣流之上,使近地面形成低壓。(動力) |
夏季降水較多,冬季降水很少。 |
極地高氣壓帶 |
南北極點附近 |
極地終年嚴寒,空氣冷卻收縮下沉,使近地面形成高壓。(熱力) |
嚴寒 少雨 |
(2)不同風帶控制下的降水狀況
風 帶 |
控制下的氣候特點 |
信風帶 |
性質干燥,其控制下的大陸內部、西岸降水較少。 |
西風帶 |
受其控制下的大陸西部降水較多,向大陸東部過度降水逐漸減少。 |
極地東風帶 |
水汽含量少,受其控制下降水少。 |
3、不同區(qū)域的環(huán)流特征及降水狀況
分析步驟:結合大氣環(huán)流形勢示意圖
結合大氣環(huán)流的平均位置分布形勢圖,分析不同地區(qū)的環(huán)流特征;
考慮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分析某氣壓帶和風帶交界地區(qū)的環(huán)流形勢。
位 置 |
環(huán) 流 形 勢 |
降水狀況 |
|
熱帶 |
赤道附近 |
終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 |
終年多雨 |
大陸東岸 |
季風環(huán)流控制 |
夏雨冬干 |
|
大陸中西部地區(qū) |
受赤道低壓帶(夏)和信風帶(冬)交替控制 |
夏雨冬旱 |
|
受信風帶和副熱帶高壓帶控制 |
常年干旱少雨 |
||
亞 熱 帶 |
大陸東岸 |
季風環(huán)流控制 |
夏雨冬干 |
大陸西岸 |
受副熱帶高壓帶(夏)和西風帶(冬)交替控制 |
夏季干燥 冬季多雨 |
|
溫 帶 |
大陸東岸 |
季風環(huán)流控制 |
夏雨冬干 |
大陸西岸 |
終年受西風帶控制 |
終年濕潤多雨 |
|
大陸內部 |
地處大陸內部 |
降水較少 |
|
亞寒帶 |
受副極地低壓帶控制 |
降水較少(夏雨較多) |
|
寒帶 |
苔原 |
受極地東風帶和極地高壓帶控制 |
降水稀少 |
冰原 |
4、氣候類型的分布規(guī)律

四、運用氣候資料分析氣候特點并判別氣候類型
1、氣溫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的構成
2、運用氣溫曲線圖分析:
(1)最冷月是幾月?位于南半球或北半球?
(2)最冷月氣溫的范圍
最冷月均溫>100C(或150C--熱帶沙漠氣候)為熱帶
最冷月均溫介于00C—100C,為亞熱帶(含溫帶海洋性氣候)
最冷月均溫<00C,為溫帶(除溫帶海洋性氣候)
(3)最熱月均溫>00C,為寒帶的苔原氣候
最熱月均溫<00C,為寒帶的冰原氣候
3、運用降水柱狀圖分析:
(1)降水總量的大小的大致情況
(2)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特點:全雨型、夏雨型、冬雨型、少雨型
熱帶草原氣候與熱帶季風氣候:熱草-降水集中5-10月(北)、11月-4月(南)
熱季-降水集中6-9月
熱帶季風氣候僅分布于北半球
溫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季-降水明顯集中7、8月
溫大-降水較少,集中夏季
五、氣候的變化
1、氣候變化的原因
[問]今天的南極洲冰雪覆蓋而歷史上曾經有一片森林;今天的陸地在地球形成的初期都曾是一片海洋,后逐步形成和發(fā)展的;今天的世界屋脊曾經是一片海洋,后逐步成陸并進一步抬升而成;正常情況下,秘魯沿海流經的是寒流,厄爾尼諾時則變?yōu)榕鳌_@些變化對當地的氣候是否會帶來影響呢?
任何一個影響氣候形成的因子發(fā)生變化,都可能會引起氣候的變遷。當然,氣候的變化又往往是多個因子綜合作用的結果。
2、氣候變化階段的劃分及各階段的特征
附圖:
更多精彩地理教案分享,盡在查字典地理網,精彩內容持續(xù)更新中~~~
【《氣候的形成和變化》教學設計(二)】相關文章:
★ 2001年公路水路交通行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選摘)
★ 大氣的成分
★ 恒星日和恒星年
★ 等溫線圖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