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關風的敘述正確的是()
A.大氣的運動即是風
B.地面的冷熱不均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
C.風是大氣運動的一種最簡單的形式
D.風向就是風吹來的方向
解析:大氣的水平運動即是風,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風向從高氣壓指向低氣壓,也就是風吹來的方向。
答案:D
2.影響近地面風速的力是下列中的()
A.地球自轉產生的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
B.地轉偏向力
C.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
D.水平氣壓梯度力和摩擦力
答案:D
3.下列四幅圖能正確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風向的是()
答案:D
4.在實際大氣水平運動中,近地面的風向與等壓線有個夾角,這主要是由于()
A.水平氣壓梯度力的作用
B.水平氣壓梯度力與地轉偏向力的共同作用
C.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與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D.水平氣壓梯度力與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解析:近地面大氣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與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有個夾角,高空大氣在水平氣壓梯度力與地轉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風向和等壓線平行。
答案:C
下圖為等壓線分布圖(比例尺相同,單位:hPa)。讀圖完成5~6題。
5.四地風力由大到小排序正確的是()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④②①
解析:由于四幅圖比例尺相同、等壓線疏密程度相同,等壓距不同,故等壓距越大,風力越大。
答案:A
6.如果此地為北半球,則①地的風向為()
A.偏北風 B.偏南風
C.偏東風 D.偏西風
解析:先標出①的水平氣壓梯度力,北半球向右偏,畫出風向,則為偏北風。
答案:A
7.讀北半球某區(qū)域等壓線分布圖,完成(1)~(4)題。
(1)圖中A、B、C、D四個箭頭能正確表示當?shù)仫L向的是
________。
(2)圖中①、②兩處就氣壓分布狀況而言,①地比②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圖中①、②兩處相比,氣流上升的是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圖中A、C兩處相比,________處風力較大,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2)低
(3)①近地面氣壓低時氣溫高,多上升氣流
(4)A等壓線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大
一、選擇題
大氣的水平運動就是風,風的形成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同條件下,風向和風速都是不同的。聯(lián)系所學知識,完成1~4題。
1.只影響風向而不影響風速的力是()
A.只有地轉偏向力
B.水平氣壓梯度力和摩擦力
C.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
D.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
解析:由于地轉偏向力始終與風向垂直,故它只影響風向,不影響風速。
答案:A
2.海上的風力往往比陸地上的風力大,原因是()
A.海上的溫度差別大于陸地
B.海上的氣壓梯度力大于陸地
C.海上的摩擦力小于陸地
D.海水比熱容大于陸地
解析:海上由于是水面,摩擦力比陸地小很多,所以風速較大。
答案:C
3.假設在北半球各高度水平氣壓梯度力相同,自地面向上一定高度內,風速及風向的變化情況為()
A.風速減小,風向與等壓線的交角增大
B.風速增大,風向與等壓線的交角增大
C.風速減小,風向與等壓線的交角減小
D.風速增大,風向與等壓線的交角減小
解析:水平氣壓梯度力相同,則空氣運動的原動力相等,但隨著高度的增加,摩擦力越來越小,風速則會加大;隨著摩擦力的越來越小,到高空時,風向與等壓線平行,在轉變過程中,兩者的夾角越來越小。
答案:D
4.下面四幅圖中,能正確表示水平氣壓梯度力和風向的是(虛線箭頭表示水平氣壓梯度力,實線箭頭表示風向,度數(shù)表示經緯度)()
解析:由圖中信息可知,B圖所示為北半球、近地面,在方向上相對于水平氣壓梯度力向右偏,并與等壓線有一定交角。
答案:B
下圖是亞洲東部某區(qū)域兩個時刻的等壓線圖(單位:百帕)。讀圖完成5~7題。
5.圖中A處等壓線的數(shù)值可能為()
A.1 0041 006 B.1 0061 008
C.1 0081 010 D.1 0041 008
解析:根據(jù)等壓線的分布規(guī)律可知,A處等壓線的數(shù)值可能與相鄰等壓線數(shù)值一致,可能與相鄰等壓線相差一個等壓差,故A處可能為1 006或1 008。
答案:B
6.2010年5月6日20時,上海市的風向是()
A.偏西風 B.偏北風
C.東北風 D.偏南風
解析:根據(jù)等壓線可知5月6日20時上海風向為偏南風。
答案:D
7.在這6個小時中,風力明顯加大的是()
A.臺灣島 B.珠江口
C.黃河口 D.遼東半島
解析:珠江口等壓線變密集,風力明顯加大。
答案:B
下圖示意某一等高面:M、N為等壓線,其氣壓值分別為PM、PN,M、N之間的氣壓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慮水平受力,不計空氣垂直運動時,O點空氣運動的可能方向。讀圖完成8~9題。
8.若此圖表示北半球,PM>PN,則O點風向為()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答案:A
9.若此圖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則O點風向為()
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
答案:C
讀某地等壓線分布圖,完成10~11題。
10.此時,P點風向為()
A.西南風 B.東南風
C.西北風 D.東北風
答案:C
11. P點和Q點相比較,其風力大小關系為()
A.P點風力較大 B.Q點風力較大
C.一樣大 D.無法判斷
答案:B
二、綜合題
12.讀某地區(qū)等壓線圖(北半球),完成(1)~(4)題。
(1)在圖中標出高壓中心和低壓中心的位置。
(2)圖中甲地的風向是______風,乙地的風向是______風。
(3)甲地的風力較乙地的風力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丙與丁之間形成熱力環(huán)流,則兩地中氣溫較高的是________,垂直方向上為下沉氣流的是________。
答案:(1)見下圖
(2)西北東南
(3)大甲地區(qū)等壓線較密集,氣壓梯度力較大
(4)丙丁
13.
影片《赤壁》的中心是魏、蜀、吳三個諸侯國發(fā)生在赤壁的一場戰(zhàn)爭。蜀吳取得戰(zhàn)爭勝利的關鍵是諸葛亮借來“東風”火燒曹營。
據(jù)此完成(1)~(2)題。
(1)此次戰(zhàn)爭時“東風”難借,說明當時正值______季(季節(jié)),赤壁地區(qū)盛行________風。
(2)從諸葛亮借東風火燒曹營成功,可知兩軍中______軍位于赤壁東側。
(3)試分析火燒赤壁當天赤壁附近的氣壓狀況,等壓線走向。
解析:赤壁之戰(zhàn)的關鍵是“東風”,若在難得“東風”的盛行西北風的冬季時節(jié)借到“東風”,需明察天氣變化,知道氣壓分布規(guī)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諸葛亮根據(jù)經驗得知其情況,東風形成時,若背風而立,高氣壓應在東北,低氣壓應在西南,再加上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才會形成東風。
答案:(1)冬西北(2)吳、蜀
(3)赤壁東北方為高氣壓,西南為低氣壓,等壓線是東南西北走向。
【高一必修一地理大氣的水平運動同步練習題】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