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大戰(zhàn)在即,同學們是不是夜夜挑燈奮戰(zhàn)呢?復習要找對方法,更要抓住重點,查字典地理網(wǎng)特為大家整理高考文綜地理專題復習,希望同學們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西藏人的神靈意識,源自佛教傳入西藏以前久遠的苯教觀念。生活在世界屋脊雪域大地的藏族先民們,面對難以涉足的巍峨雪山,不知深淺的浩瀚湖泊,深感自身的渺小,對自然偉力的崇敬油然而生。他們相信,大自然一定有一只把握所有生靈命運的手,在隨時隨地發(fā)揮著作用,人類的生老病死無不和它息息相關。這大概就是信奉萬物有靈的西藏本土宗教苯教產(chǎn)生的基本根源。
苯教將世界分為天、地和地下三界,賦予天地萬物以神性,認為神鬼主宰世間一切。這一信仰在西藏社會持續(xù)了相當長的歷史階段,甚至融入了這個民族的血液。據(jù)說由于天界比較遠,西藏人就把高聳的雪山當作“通天之路”,以朝拜山神的方式敬天。
岡仁波齊峰形非常特別,與周圍的山峰迥然不同,形似金字塔,四壁非常對稱。終年積雪的峰頂,在陽光的照射下,散發(fā)著金黃的光芒,讓人不得不充滿宗教般的虔誠與驚嘆。由南面望去可見到它著名的標志:由峰頂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與一橫向巖層構成的佛教萬字格。作為世界公認的神山,岡仁波齊在藏語中意為“神靈之山”,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
納木那尼峰與岡底斯山脈主峰——岡仁波齊相距約100公里,遙遙相對。與聲名顯赫的“神山”岡仁波齊相比,納木那尼峰是“默默無聞”的,但是,藏語譯為“圣母之山”的納木那尼,相傳卻是“神山”岡仁波齊的母親。
從岡仁波齊山腳下遠望納木那尼峰,雄偉的雪峰在云霧中直插天際,綿延的山體像伸出的臂膀把著名的“圣湖”瑪旁雍錯和“鬼湖”拉昂錯攬在懷中,山湖相映,璀璨奪目,給人無限暇想。
遙遙相對的納木那尼和岡仁波齊,加上其間比鄰而居的瑪旁雍錯與拉昂錯,這兩山兩湖構成了青藏高原最壯麗、最優(yōu)雅、最神秘的自然畫卷。
在納木那尼雪峰的山腳下,冬日的瑪旁雍錯顯得無比圣潔?,斉杂哄e是世界最高的淡水湖之一,湖面海拔達4588米。它的湖水碧透清澈,其透明度為中國之最,達14米。在藏民的心目中,瑪旁雍錯排在納木錯和羊卓雍錯之前,為西藏三大圣湖之首。湖畔,常能見到虔誠的信徒,在冰冷的湖水中沐浴,他們掬一捧圣水,鄭重地潑灑到頭上,臉上滿是幸福。他們相信,這圣湖的水能洗掉人們心靈上的“五毒”:貪、嗔、癡、怠、嫉。在湖中沐浴凈身,不但肌膚得到潔凈,靈魂也會受到洗禮。
與瑪旁雍錯這個圣湖隔著一道小小的山梁,還有一個截然不同的湖泊——被稱為“鬼湖”的拉昂錯。在藏語中,拉昂錯意為“有毒的黑湖”。站在拉昂錯的湖畔,眼前偌大的湖區(qū)見不到一人一畜,湖邊沒有
瑪尼堆、風馬旗、佛塔,但景色卻異常美麗。一座暗紅色的小山依湖而臥,迷離而令人沉醉;卵石灘像一條銀白色的亮帶,鑲嵌在湖邊。
站在兩湖中間的小山梁上,能夠深切感受兩湖的不同?,斉杂哄e碧藍如洗,拉昂錯湖水深藍泛黑;瑪旁雍錯平靜祥和,拉昂錯風浪涌動;瑪旁雍錯溫柔迷人,拉昂錯冷艷驚人。
其實,鬼湖和圣湖原本為一湖,由于氣候變化,冰水堆積物堵塞,湖泊退縮,水面下降,才由一條狹長的小山丘分開。也許是造化弄人,瑪旁雍錯是淡水湖,圣湖的水清冽甘爽;而拉昂錯成了咸水湖,湖水苦澀難咽。
在自然景觀上,兩山兩湖是世界級的水平;在地理意義上,兩山兩湖地區(qū)也具有世界級的價值,南亞四條著名的大河都是在這一帶發(fā)源。對此,不僅現(xiàn)代的地理學家們有詳細的考證,連古人也有明確精準的記載。據(jù)苯教經(jīng)典描述:一條從岡仁波齊而下的河,注入不可征服的湖泊——瑪旁雍錯。有四條大河由此發(fā)源,流向東、南、
西、北四方。流向東方的是當卻藏布馬泉河(雅魯藏布江的上游,下游為布拉馬普特拉河),河水中綠寶石豐富,飲此水的人們?nèi)缋蜀x一般強壯;流向南方的是馬甲
藏布孔雀河(下游為恒河),河水中銀沙豐富,飲此水的人們?nèi)缈兹敢话憧蓯?;流向西方的是朗欽藏布象泉河(下游為蘇特累季河),水中金礦豐富,飲此水的人們壯如大象;流向北方的是森格藏布獅泉河(下游為印度河),水中鉆石礦藏豐富,飲此水的人們勇似雄獅。
更多地理高考復習資料,請繼續(xù)關注查字典地理網(wǎng),精彩內(nèi)容持續(xù)更新中~~~
【2017高考文綜地理熱點復習:神山圣湖】相關文章:
★ 2011年高考地理二輪復習考點 綜合題的解題思維障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