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試題分Ⅰ、Ⅱ卷兩部分,測試時間為60分鐘,滿分100分)
Ⅰ卷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認識省內區(qū)域》一章的內容,你學得怎么樣?做一做下面的題目,檢驗一下吧!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個小題,共計60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正確的,請將正確答案字母的代號,填在題后的括號內。)
珠江三角洲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是祖國的南大門。西雙版納是一個神秘而美麗的地方,她有我國獨特的熱帶雨林風光,特有的傣家民族風情。你對它們的概況掌握了嗎?好!下面請你答題,進入本章的檢測吧!
1.我國目前有5個經濟特區(qū),其中不在珠江三角洲的是()
(1)海南?。?)深圳(3)珠海(4)廈門(5)汕頭
A.(1)(2)B.(3)(4)C.(3)(4)(5)D.(1)(4)(5)
2.決定珠江三角洲外資來源的主要因素是()
A.地理位置B.國家政策C.自然條件好D.氣候暖熱
3.有關珠江三角洲地區(qū)的說法錯誤的是()
A.它是廣東最大的平原和“魚米之鄉(xiāng)”
B.這里的“基塘”農業(yè)是我國一種獨特的農業(yè)生產制度
C.是我國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D.是我國對外開放最早的地區(qū)之一,我國最早設立的深圳經濟特區(qū)在這里
4.珠江三角洲地區(qū)的糖料作物和糧食作物分別是()
A.甜菜、水稻B.甘蔗、水稻C.甘蔗、小麥D.甜菜、小麥
5.珠江三角洲面積最大的城市是()
A.廣州B.深圳C.珠海D.佛山
6.珠江三角洲地區(qū)吸引外資、發(fā)展經濟的有利條件是()
A.自然資源十分豐富B.氣候宜人,風調雨順
C.地勢平坦,土壤肥沃D.毗鄰港澳和東南亞
7.珠江三角洲地區(qū)形成的工業(yè)基地的性質是()
A.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yè)基地B.以輕工業(yè)為主的綜合性工業(yè)基地
C.全國最大的重工業(yè)基地D.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yè)基地
8.珠江三角洲地區(qū)與滬寧杭地區(qū)的共同特征是()
A.以輕工業(yè)為主B.自然資源十分豐富C.臨近海洋D.臨近東南亞
9.在我國境內并和中南半島山水相連、流經西雙版納通往國外的河流是()
A.怒江B.長江C.珠江D.瀾滄江
10.西雙版納植物種類繁多,有“植物王國”之稱,這些植物構成了()
A.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景觀B.高山植物垂直變化景觀
C.熱帶雨林景觀D.溫帶落葉闊葉林景觀
11.西雙版納有“熱帶動物王國”之稱,這里有亞洲象、綠孔雀、長尾猿、長嘴犀鳥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這里動物繁多的原因是()
A.水源充足B.人們環(huán)境意識強,不濫捕野生動物
C.人工喂養(yǎng)D.熱帶雨林提供隱蔽場所和食物
12.西雙版納不僅有豐富的自然景觀,還有多樣的民族風情,這里的民族風情以哪個民族為主()
A. 以漢族為主B.以傣族為主C.以壯族為主D.以蒙古族為主
13.西雙版納所屬的省區(qū)是下列輪廓圖中的哪一個()
ABCD
14.西雙版納地區(qū)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居是()
A.窯洞B.蒙古包C.竹樓D.磚瓦房
15.與西雙版納有水路相連但不接壤的國家是()
A. 老撾、緬甸B.泰國、越南C.緬甸、越南D.老撾、越南
16.西雙版納雨林景觀有()
A.根系發(fā)達的駱駝刺B.高大挺拔的落葉松
C.香飄萬里的桂樹D.氣勢磅礴的“獨木成林”
17.我國汛期最長的河流流經下列哪個地區(qū)()
A. 京津唐地區(qū)B.滬寧杭地區(qū)C.珠江三角洲地區(qū)D.遼中南地區(qū)
18.現(xiàn)在西雙版納地區(qū)的支柱產業(yè)是()
A.工業(yè)B.農業(yè)C.服務業(yè)D.旅游業(yè)
19.珠江三角洲地區(qū)與西雙版納地區(qū)同屬于()
A.南方地區(qū)B.北方地區(qū)C.西北地區(qū)D.青藏地區(qū)
20.我國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
A.海南島、西雙版納B.廣東、廣西
C.臺灣、福建D.東北、西北
21.近幾年來,臺商投資的熱點已經向以下哪個地區(qū)轉移()
A.長江三角洲地區(qū)B.珠江三角洲地區(qū)C.黃河中下游地區(qū)D.東北地區(qū)
22.近年來,珠江三角洲地區(qū)的城市化進程發(fā)展很快,主要原因是()
A.人口眾多B.地形平坦C.工業(yè)發(fā)展快D.水源充足
23.珠江三角洲地區(qū)能源比較缺乏,為了解決珠江三角洲地區(qū)的電力不足問題,我國采取了許多措施,主要措施有()
A.西電東輸、修建核電站B.修建青藏鐵路、修建三峽工程
C.北煤南運、西氣東輸D.西氣東輸、修建青藏鐵路
24.珠江三角洲地區(qū)的工業(yè)品大量通過下面哪個城市、地區(qū)出口()
A.上海B.北京C.臺北D.香港
25.珠江三角洲地區(qū)與香港地區(qū)的合作中,充當的主要角色是()
A.人才輸出地B.資源輸出地C.加工廠D.原料輸出地
26.結合珠江三角洲地區(qū)的位置分析,它的氣候特點是()
A.炎熱多雨B.炎熱干燥C.寒冷少雨D.溫差極大
27.珠江三角洲地區(qū)的地形是平原,形成原因是()
A.河流沖積B.氣候的作用C.植物較多D.交通便利
28.結合西雙版納地區(qū)的地理位置,分析西雙版納除發(fā)展旅游業(yè)外,還適合發(fā)展()
A.邊境貿易B.綠洲農業(yè)C.高科技產業(yè)D.鋼鐵工業(yè)
29.乘船經西雙版納地區(qū)出國旅游可到達的國家是()
A.緬甸、老撾B.印度、巴基斯坦
C.日本、韓國D.新加坡、馬來西亞
30.西雙版納地區(qū)的民族風情以下列哪個民族為主()
ABCD
完成了基礎知識的答題,下面來看一看,你能完成以下綜合題目的檢測嗎?
Ⅱ卷
二、綜合題:
31.讀圖完成下列各題:[每空一分,共29分(其中第六小題6分)]
(1)圖中的沿海開放城市是________,經濟特區(qū)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我國的經濟特區(qū)還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兩個城市。
(2)圖中序號①②③④中___________是珠江重要支流──東江。
(3)寫出圖中序號所表示的城市名稱、鐵路線名稱:
⑤__________市⑥_________市⑦_________市⑧___________線⑨___________線
(4)寫出特別行政區(qū)的名稱: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
(5)圖中⑤市_____________工業(yè)生產體系逐漸形成,創(chuàng)辦了一大批對勞動力數量要求較多的____________企業(yè),工業(yè)部門主要以_________工業(yè)為主。工業(yè)生產由___________密集型向__________密集型轉化,是我國_______________的前沿地帶。
(6)試分析⑤市建立經濟特區(qū)的優(yōu)越地理條件(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九龍地區(qū)一年內最大的正午太陽高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
(8)珠江口內有一片水域稱“伶仃洋”,我國南宋抗元英雄___________在轉戰(zhàn)中寫下了《過零丁洋》一詩,其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名句。
32.當導游:(11分)
暑假里,山東青島某中學的幾位同學相約去領略西雙版納地區(qū)特有的動物、植物和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
(1)請為他們設計最便捷的旅游路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途中穿過的氣候類型依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途中穿過的地形區(qū)依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選擇題:
題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D | A | C | B | A | D | B | C | D | C |
題號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D | B | D | C | B | D | C | D | A | A |
題號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A | C | A | D | C | A | A | A | A | B |
二、綜合題:
31.(1)廣州深圳珠海汕頭廈門
(2)③
(3)⑤深圳⑥珠海⑦廣州⑧京廣線⑨京九線
(4)A香港B澳門
(5)外向型加工制造輕勞動知識對外開放
(6)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下游,水網密布。背靠珠江三角洲,平原廣闊,自然條件優(yōu)越。毗鄰香港,與東南亞隔海相望,是僑鄉(xiāng),水陸交通便利。
(7)90°(8)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2.當導游:
(1)山東膠濟線、京滬線、隴海線、寶成──成昆線、昆明(乘汽車)西雙版納
(2)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3)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貴高原
【《中國地理》部分《第七章認識省內區(qū)域》測試卷】相關文章:
★ 高中地理必背考點(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
★ 談中國地理的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