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公轉
課前準備:準備繩子一根,編織帶最好,用來在黑板上畫圓。隨手畫的圓,情緒好壞決定了畫得圓不圓。怕上課一畫下面的學生就竊竊私語“沒有畫圓”。準備彩色粉筆若干,用來畫光照圖。預備鈴響過就提前進入教室,在黑板上一左一右畫出兩個大圓,用來準備畫夏至和冬至光照圖。
今天該講公轉了。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在不停地圍繞太陽公轉。
三、地球公轉:
1、定義:地球圍繞太陽旋轉。
2、方向:自西向東。
這個方向要解釋一下。自轉的方向好說,當我們面對地球,上面為北極,下面為南極,當?shù)厍蛘龑ξ覀?,從左轉到右就是自西向東自轉。但公轉有所不同。你想,在茫茫的宇宙空間,地球圍繞太陽在轉圈圈,你怎么就能說是自西向東公轉呢?宇宙空間哪來的東方、西方。所以要解釋一下公轉方向。這里所說的公轉方向自西向東是指:當我們從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時,地球圍繞地軸逆時針方向自轉,同時地球圍繞太陽也是逆時針方向公轉。這樣,我們就認為自轉方向和公轉方向相同,即都是自西向東。
3、周期:一年,也可以說是365.25天。
怎么還有小數(shù)點呢?這也就是說,地球圍繞太陽轉一圈,不是剛好多少天,而是還多了幾個小時,甚至還有幾分幾秒。
為了使我們的一年盡可能與公轉周期一致,我們的歷法安排了“四年一閏”。即四年中被4整除的年份就是閏年——366天(年份的后兩位被4整除即可)。
(這時有位學生舉手了,我允許他起來提問:我看書上說,被400整除的不閏。)
這個同學知識面比較廣,看得書比較多。你說的的確有這么一回事。那我就要講復雜一點了,當然你注意聽也能聽懂。
一年的長度再說精確點應該是365.2422天。如果安排四年一閏,我們的一年平均應該是多長呢?對了,大家都知道是365.25天。那么這樣的一天比實際的一年是長了還是短了?對是長了,閏多了一點,多了大約0.01天。別小看這0.01天,100年會累積成1天。所以歷法上安排100年少閏一天,即世紀年不閏,比如1800年、1900年這種。世紀年不閏,使一年平均減少了0.01天,一年的長度就隨之變成了365.24天。我們再看,這個長度比實際的一年是長了還是短了。對,是短了,短了大約0.0022天,大約400年會累積為一天,所以歷法上又加了一條:被400整除的世紀年要閏。400年加一天,平均一年加了0.0025天。這樣的一年變成了365.2425天。到此為止,歷法家們沒有再進行修訂,因為相差的0.0003天,要3000年才會累加成一天,等到3000年后,我們的子孫后代再來修訂??赡茉S多同學是有點暈了,我總結一下歷法上的閏年,即2月為29天,它是這樣安排的:四年一閏,世紀年不閏,被400整除的世紀年要閏。我這把它簡化一下,1900年已經(jīng)過去太久了,就不說它了;2000年被400整除要閏;2100年不閏。大家算一下我們能不能活到2100年呢?我反正是沒有希望了,你們在座的同學努點力也許有希望。如果你不能活到2100年,知道一個“四年一閏”就足夠了,因為2000年就是被4整除。但是有一點要提醒你們,你要給你的兒子輩、孫子輩的孩子們說:2100年雖然被4整除,但不閏。(同學們滿臉笑容,相信他們能完成這個任務)
4、意義:四季變化。
曾經(jīng)有學生問過我::夏天的太陽東升西落,冬天的太陽也是東升西落,我沒有發(fā)現(xiàn)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夏天就更熱,而冬天就更冷呢?
同學一:因為地球在自轉,而且還在繞太陽公轉,地球公轉的軌道是一個橢圓軌道,有時距離地球近,有時距離地球遠,公轉一周需要一年,就出現(xiàn)了四季變化。
同學二:因為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會兒給北半球的熱量多一點,一會兒給南半球的熱量多一點,就形成四季變化。
同學三、同學四……不少同學說得很多,但都沒有說到點子上。上面兩個同學算是比較有代表性。
老師總結: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的確是橢圓軌道,平均半徑大約為1億5千萬千米。但是這個橢圓軌道橢得不厲害,是近似正圓的橢圓。橢圓的遠日點和近日點相差很少,在1億5千萬千米的地方?jīng)]有對地球上的氣溫構成大的變化,可以是變化是微乎其微的。而且還要告訴大家,近日點出現(xiàn)在1月初,遠日點出現(xiàn)在7月初,就是近日點反而是我們最冷的時候,遠日點反而是我們最熱的時候。第二個同學說得有一定的道理,但沒有把這個問題說得很明白,大家都沒有聽懂。我要解釋一下的是,夏天熱是因為太陽直射在北半球,我們感覺到夏天的太陽更高,我們落在地上的影子更短。換句話說就太陽光線更接近直射,太陽輻射更集中。而冬季太陽太陽更低,我們落在地上的影子更長。換句話說就是太陽光線斜得比較厲害。還有一點大家有所感受,夏天的晝更長,冬天的晝更短。打個比方,夏天的太陽就像燒火,火燒得更旺,燒得更久,而冬天火燒得更小,燒得時間更短。
現(xiàn)在來看黑板上這個夏至的圖,北極側向太陽,平行的太陽光照到地球上就是這樣…………(以相同的緯度,我是以成都北緯30度和南緯30度兩條緯線來比較,畫出圖,如下圖)。
我們從這里就可以看出,北緯30度太陽光線與地面的夾角更大,對應的白晝更長。而南半球恰恰相反,這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南北半球季節(jié)相反。當然,我這個圖是表示夏至時的狀態(tài),夏季比較接近這個狀態(tài)。(冬至光照圖也畫了一遍,從略。)
夏至為每年的6月22日前后,但這并不代表,夏至就是氣溫最高的時候。實際上,6月22日是太陽輻射最強,這個最強要等地面慢慢升溫,地面升溫后大氣再升溫,這需要一個過程,大約要經(jīng)歷10多20天時間,所以7月是我國平均氣溫最高的時候,加上它前面的6月和后面的8月,構成夏季。反之,1月是我國平均氣溫最低的一份,加上它前面的12月和后面的2月,構成冬季。冬季到夏季中間的三個月是氣溫逐漸回升的時期,萬物復蘇,這是春季。夏季到冬季中間的三個月是氣溫逐漸下降,收獲并逐漸休耕的時候,這是秋季。
我們在小學學過24節(jié)氣歌,它是另一種四季的劃分,是以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已經(jīng)形成的24節(jié)氣中的“四立”作為24節(jié)氣的開頭,它與月份劃分的四季在時間上有一定的差異。
(學生背誦“二十四節(jié)氣”歌,教師講解“二十四節(jié)氣”歌中一些代表性節(jié)氣的含義,從而反映一年四季的氣溫變化情況。)
【七年級-地球的公轉】相關文章:
★ 地球儀的六大功用
★ 臺灣海峽的變遷
★ 初中地理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