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際上通行、我國也在采用的龍卷分級法,是日裔美籍教授藤田哲也提出的,這套1971年誕生的龍卷分級法被稱為“藤田級數(shù)”(F-scale),國內(nèi)也有氣象學者直譯為“富士達龍卷分級法”。2004年科學家對其進行修正,形成“改進版藤田級數(shù)”(Enhanced F-scale),并于2007年啟用。該分類法將龍卷分為6級,依次如下(最大風速計量方法:三秒鐘持續(xù)風速):
EF-0級:最大風速29-38米/秒,即11-13級;
EF-1級:最大風速39-49米/秒,即13-15級;
EF-2級:最大風速50-60米/秒,即15-17級;
EF-3級:最大風速61-73米/秒,即17級或17級以上;
EF-4級:最大風速73-89米/秒,即17級以上;
EF-5級:最大風速90米/秒或以上,遠遠超過17級。
可以看出,龍卷風的風速門檻非常高。換言之,在改進版的藤田級數(shù)里,要成為龍卷風,除了天氣學上的認定以外,風速也必須達到11級或以上。有一點必須特別強調(diào):我國龍卷不多見,以EF-0級(“溫和龍卷”)和EF-1級(“一般龍卷”)為主,但“溫和”和“一般”只是相對而言。所謂的“一般龍卷”已經(jīng)可以造成很大的災害。如廣東東莞境內(nèi)出現(xiàn)EF-1級龍卷,最大風力達15級,已經(jīng)造成9人死亡和100多人受傷。
我國,龍卷最多的地方也是平原地區(qū),包括華北、華東的平原地區(qū)、珠三角。尤其是江蘇、上海,是龍卷高發(fā)地區(qū)。上海都曾有過EF-4級龍卷風的紀錄(1956年924龍卷、1986年三縣龍卷),這也是我國有據(jù)可查的最強龍卷。
EF-0、EF-1級龍卷:廣告牌被撕毀,活動板房、工棚等簡易建筑倒塌,磚瓦房局部受損,孤立大樹被連根拔起,部分路牌、電線桿扭曲吹斷,汽車有可能會被吹翻。但磚瓦房不會倒塌,框架結構建筑無礙。
【龍卷風分級法】相關文章:
★ 各國國名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