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12日一致決定,將中國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一中國稀有的活化石動物棲息地成為中國第32處世界遺產。
四川省世界遺產申報辦公室副主任張虎說,大熊貓不僅是中國的國寶,還是全球自然保護事業(yè)的標志和旗艦物種。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不僅是地球歷史與地質特征研究的典型區(qū)域,是陸地、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和動植物演化的典型區(qū)域,是自然景觀、美學景觀集中的區(qū)域,更是生物多樣性與特有物種棲息地的全球性典型代表。因此,世界自然遺產唯一評估機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建議將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并最終獲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通過。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包括臥龍、四姑娘山、夾金山脈,面積9245平方公里,涵蓋成都、阿壩、雅安、甘孜4個市州12個縣。這里生活著全世界30%以上的野生大熊貓,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貓棲息地,也是全球除熱帶雨林以外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區(qū)域之一。它曾被自然保護國際選定為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熱點之一,被全球環(huán)境保護組織確定為全球200個生態(tài)區(qū)之一。
2004年,中國政府正式向聯合國申報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項目。2005年,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在南非德班舉行的第2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正式被列為2006年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中國唯一的自然遺產審議項目。
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8日至16日在維爾紐斯舉行,審議30個國家申報的37個世界遺產地候選項目。這些候選項目包括27處文化遺產、8處自然遺產以及2處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其中有3處是跨國項目。中國有兩個候選項目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和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河南安陽殷墟。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申報成功后,中國已有32處文化遺址和自然景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數量居世界第三位。
【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五】相關文章:
★ 世界最大的群島
★ 世界上的私人國家
★ 談中國地理的復習
★ 世界最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