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生在學習了數學和地理的有關知識后,對一些簡易的測距離、測高度、測角度、辨方向等技能有所了解。在此基礎上,可學習簡易地形圖的測繪,提高測繪技能。這樣不但鞏固了有關知識,還掌握了為四化建設服務的本領。
工具與材料
直尺,三棱尺,三角尺,測圖板,卷尺等。
鉛筆,白紙。
活動過程
1.選定測繪目標和測站。
(1)因是簡易地形圖,不能把什么都測繪下來,所以要選好準備測繪的主要目標。
(2)選定測站,即測繪時站立的地點,在此可把需要測繪的目標都測繪下來。如測區(qū)范圍大,地形復雜,就需選幾個站。
(3)測繪地形簡略圖就是要根據測繪目的,把主要的地物和地貌資料測繪下來。地物就是地上的固定物體,如房屋、道路、江河、樹林等;地貌就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面貌,如平原、丘陵、盆地、高山等。
2.標定圖紙的方位。
(l)先將圖紙的一邊與測圖板的邊對齊,并用夾子固定。圖板可放在三角架上,也可放在石頭、土坎等穩(wěn)固的物體上。
(2)圖紙的邊要和所繪的地區(qū)邊平行。如所測繪的地區(qū)是東西長、南北短的長方形,則圖紙的長邊應該順著東西方向放好。
(3)測圖板放好后,在測繪時就不可再移動了。另外應在圖紙的一角用箭頭標出南北方向。
3.定測站的圖上位置。
用縫衣針作測針,在圖上確定測站點的位置。
4.測繪地物和地貌。
(l)測繪目標時,可用三棱尺(或直尺)畫方向線。將三棱尺靠在測針的左邊,右手拉起拴在尺一頭的細線,左手按住尺身,瞇起左眼,右眼視線通過細線瞄向所測物體,這時左手輕輕繞著測針轉動三棱尺,直至三棱尺的上棱與視線重合為止,再貼著尺的右邊在圖紙上畫一條線。
(2)測繪的目標應在此方向線上,其距離雖不知,但可用卷尺量,或用跳眼法、臂長尺法、視角法等測出。得出的距離再按比例尺縮小。同一張圖紙上,不能用兩種比例尺。
(3)所測物體要按統一的地物符號畫,它就像象形文字一樣,和實際地物形狀有相似之處或內容上的聯系。
(4)測繪時,要自左至右(或自右而左)有次序地把房屋、樹木等畫好。公路、鐵路、河流等線狀地物,在圖紙上只需按比例畫出它的長度,而寬度不需要按比例畫。線狀地物的方向線的確定,主要是根據它的轉彎點,先測定在圖紙上,再依次聯結起來。
(5)在地形圖上,山用等高線表示。只需在山上選一些點,測出在圖紙上的位置和高度,然后把相等高度的點連成曲線,就是等高線。具體方法是:第一步,測定山頂、山腳、鞍部等地貌控制點的位置;第二步,連分水線(山背上的凸棱線)、合水線(山谷中最低凹的線);第三步,根據山的等高線數量,在分水線、合水線上確定每條等高線的通過點;第四步,根據地貌的彎曲形狀,將同高的等高線通過點,用圓滑曲線連接起來,便成為等高線圖。
說明與延伸
1.圖紙上的方向線用橡皮擦去。
2.描清圖紙上畫得不夠清楚的地方,畫準圖上的符號。
3.寫上圖名、測繪人的姓名和測繪日期。
【畫簡易地形圖】相關文章:
★ 什么是丹霞地貌
★ 天是藍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