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人們,幾乎每年6~7月間都會遇到一段較長時間的連續(xù)陰雨天氣,恰巧此時又是江南梅子成熟期,所以人們把這段連續(xù)的陰雨天氣稱為梅雨。
梅雨發(fā)生在春、夏之交,此時冷暖空氣勢均力敵,經常出現進退相持的局面。當它們相持在長江流域時,在江淮之間就形成了梅雨天氣。
通過繪制梅雨成因示意圖,能對梅雨的成因、地理位置以及產生的影響等均有進一步的了解。
工具與材料
弧形尺。
顏料,繪圖筆,紙等。
活動過程
1.取卡片紙(130厘米90厘米),畫上中國輪廓圖。
2.在圖上畫出北回歸線,畫出黃河、長江和珠江。
3.在圖上用紅筆勾出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位置,并用粉紅色表示副熱帶高壓范圍。
4.用深紅色箭頭表示南方暖空氣的運動方向。
5.用虛線畫出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
6.在圖上用藍筆勾出冷高壓的位置,并用淺藍色表示冷高壓范圍。
7.用藍色箭頭表示北方冷空氣運動方向。
8.在長江附近畫上準靜止鋒:向北的一半畫上紅色,向南的一半畫上藍色。
9.準靜止鋒北側的兩端用綠色表示。
10.在圖上分別標上冷高壓、冷空氣、暖空氣、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等文字說明。
說明與延伸
1.在春末夏初,冷空氣勢力雖已減弱,但仍能南下抵達長江流域。這時,南方來自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暖空氣已向北推進到長江流域。
2.由于冷高壓和副熱帶高壓區(qū)的空氣都從中心向四周流散,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北半球水平運動的物體向運動方向右側偏離),無論暖高壓流出的空氣,還是冷高壓流出的空氣,其運動方向都應畫成順時針方向。
3.梅雨是準靜止鋒形成的天氣現象,而準靜止鋒則由冷暖空氣相持形成。因此準靜止鋒的符號實際是冷鋒和暖鋒的合成:向北一側是暖鋒符號,向南一側是冷鋒符號。
4.梅雨持續(xù)時間的長短與副熱帶高壓脊線位置有很大關系。當脊線位置移到北緯20以北,并穩(wěn)定在北緯20~25之間時,冷暖空氣就在長江流域相遇,形成準靜止鋒和梅雨天氣。此脊線在這個位置穩(wěn)定的時間越長,梅雨期就越長;反之梅雨期就短。當脊線向北移動,超過北緯25接近北緯30時,長江流域梅雨就結束了。因此,在示意圖上,副熱帶高壓脊線應畫在北緯20~25之間。
【梅雨成因分析】相關文章:
★ 流星雨奇觀排名
★ 高考地理考點分析
★ 探索地球磁場成因
★ 回憶恐怖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