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是由于貼近地面的空氣受地面輻射冷卻的影響而降溫到霜點。即氣層中地物表面溫度或地面溫度降到零度以下,所含水汽的過飽和部分在地面一些傳熱性能不好的物體上凝華成的白色冰晶。其結(jié)構(gòu)松散。一般在冷季夜間到清晨的一段時間內(nèi)形成。形成時多為靜風。霜在洞穴里、冰川的裂縫口和雪面上有時也會出現(xiàn)。 在我國四季分明的中緯度地區(qū),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節(jié),正是冬季開始前和結(jié)束后的時間,夜間的氣溫一般能降低0℃以下。在晴朗的夜間,因為無云,地面熱量散發(fā)很快,在前半夜由于地面白天儲存熱量較多,氣溫一般不易降到0℃以下。特別是到了后半夜和黎明前,地面散發(fā)的熱量已很多,而獲得大氣輻射補償?shù)臒崃亢苌?,氣溫下降很快,當氣溫下降?℃以下時,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附著在地面的土塊、石塊、樹葉、草木、低房的瓦片等物體上,就凝結(jié)成了冰晶的白霜。
白霜
當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含量較多,氣溫低于0℃,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面的物體上凝華,形成一層白色的冰晶現(xiàn)象。
黑霜
有的時候地面溫度降到0℃以下,但由于近地面空氣中水汽含量少,地面沒有結(jié)霜,這種現(xiàn)象稱為黑霜。
【什么是霜、白霜與黑霜】相關文章:
★ 地理學家哈維及其經(jīng)典之作——《地理學中的解釋》
★ 什么是地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