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災在世界范圍內有普遍性,波及范圍最廣、影響最為嚴重的次旱災,是20世紀60年代末期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周圍些國家發(fā)生的大旱,80年代初期,遍及34個國家,近一億人口遭受饑餓的威脅。
中國旱災頻繁,旱災記載見于歷代史書、地方志、宮廷檔案、碑文、刻記以及其它文物史料中。公元前206年~1949年,中國曾發(fā)生旱災1056次。16世紀至19世紀,受旱范圍在200個縣以上的大旱,發(fā)生于1640年、1671年、1679年、1721年、1785年、1835年,1856年及1877年。1640年(明崇禎十三年)在不同地區(qū)先后持續(xù)受旱4~6年,旱區(qū)樹皮食盡,人相食;1785年(清乾隆五十年)有13個省受旱,據記載,草根樹皮,搜食殆盡,流民載道,餓殍盈野,死者枕藉;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15個省受旱,有嚙草嘬土,餓殍載道,民食觀音粉,死徒甚多的記述。20世紀以來,1920年陜、豫、冀、魯、晉5省大旱,災民2000萬人,死亡50萬人;1928年華北、西北、西南等13個省535個縣遭旱災;1942~1943年大旱,僅河南一省餓死、病死者即達數(shù)百萬人。
1950年到1986年全國平均每年受旱面積3億畝,成災1.1億畝。干旱嚴重的1959年、1960年、1961年、1972午、1978年和1986年全國受旱面積都超過4.5億畝,且成災面積超過l.5億畝。1972年北方大范圍少雨,春夏連旱,災情嚴重,南方部分地區(qū)伏旱嚴重,全國受旱面積4.6億畝,成災2億畝。1978年全國受旱范圍廣、持續(xù)時間長,旱情嚴重,一些省份1月~10月的降水量比常年少30%~70%,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伏旱最為嚴重,全國受旱面積6億畝,成災面積2.7億畝,是有統(tǒng)計資料以來的最高值。
【全球旱災概況】相關文章:
★ 高考地理考點講座
★ 徐松
★ 高考地理考點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