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類長期種植水稻形成的耕作土壤。為我國主要耕作土壤之一,凡有水利條件的地區(qū)都可種水稻,也都有水稻土的分布。這種土發(fā)育在各種自然土壤上。在水淹灌溉條件下,由于缺氧,土壤中的氧化鐵被還原為氧化亞鐵,氧化亞鐵易溶于水而在土層中移動。當排水后(或稻根影響),氧化亞鐵又被氧化為不溶性氧化鐵而淀積起來,因此剖面特征為:耕作層(表層)深灰色,略有銹色條紋;表層之下為犁底層,土壤堅實粘重;再下層為受地下水影響的升降層,有銹色斑點、條紋和鐵子;最下層為潛育層,呈灰藍色,粘重。土壤質(zhì)地和酸堿度因地區(qū)、因耕作時間長短不同而有差異。
【水稻土】相關(guān)文章:
★ 普爾熱瓦爾斯基
★ 沙塵暴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