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伊斯蘭城市開羅作為文化遺產(chǎn)。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伊斯蘭城市開羅,位于埃及尼羅河三角洲頂點以南14千米處。開羅橫跨尼羅河兩岸,是非洲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名城之一。公元642年。阿拉伯軍隊征服埃及,在尼羅河東岸建造了開羅的前身福斯塔特城。公元969年,法蒂米王朝占領(lǐng)埃及。在這里大興土木,并取名開羅。到公元14世紀。開羅已有人口50萬,是阿拉伯地區(qū)伊斯蘭教的政治、宗教和文化的中心。
開羅的愛資哈爾大學,建于公元972年,是開羅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伊斯蘭世界最古老的高等學府。開羅城中有250多座清真寺,多數(shù)是在公元13世紀左右建造的。這些建筑物都用堅硬的石頭砌成,圓形屋頂和尖塔上雕飾著阿拉伯風格的花紋和幾何圖案。建筑物內(nèi)部用大理石、仿大理石、硬木和玻璃裝飾。
1517年,埃及被奧斯曼帝國占領(lǐng),開羅城的建設(shè)和美化雖然還在繼續(xù)。但是已過了頂峰時期。穆罕默德阿里(1805年1848年任埃及總督)推動西方化進程,在它的西面和北面,建設(shè)了一座具有歐洲風格的新城。
【伊斯蘭城市開羅(埃及)】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