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SARAH GIBBENS
墨西哥盲眼洞穴魚胃口極大,有高血糖表現(xiàn),但健康狀況良好。科學家們正試圖弄清它們?yōu)楹尾皇芨哐怯绊?,仍能保持健康狀態(tài)。
圖爾薩動物園(Tulsa Zoo)里的墨西哥麗脂鯉(Astyanax mexicanus)。
攝影:JOEL SARTORE,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近幾年,糖尿病發(fā)病率在全球都呈上升趨勢。僅美國就有近3000萬糖尿病人。如果說起糖尿病,你可能不會將它與生活在墨西哥黑暗洞穴里的盲眼魚聯(lián)系在一起。
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究這種胖胖的小魚,希望了解它們是如何與高血糖抗爭的。最近這項研究發(fā)表在了《自然》雜志上,結果表明這種魚能夠根據血糖水平的變化做出適應性調節(jié)。
“我們不知道研究盲眼洞穴魚是否會對糖尿病的治療有直接幫助,但是在千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它們的基因經歷了無數次變異,我認為這是大自然最為智慧的一面。如果忽略了這一點,那會是我們的損失,”Nicolas Rohner在一次新聞發(fā)布會上說道,他是該研究的作者之一。
遺傳學家組成的團隊利用一種名為“CRISPR”的強大基因組編輯技術對盲眼魚的DNA序列進行了相關處理,結果表明,這種魚對胰島素有耐受力。
胰島素是將血糖轉化為能量的關鍵物質。它就像密匙,能幫助血糖成功進入我們的細胞。
在II型糖尿病患者體內,胰島素要么不能有效發(fā)揮作用,要么產量不足,兩種情況都會引發(fā)高血糖。同樣地,盲眼洞穴魚也有高血糖表現(xiàn),但令人驚訝的是,它們的健康卻并未因此受到影響。
之前對盲眼洞穴魚的研究發(fā)現(xiàn),它們體內有一種基因,能引發(fā)旺盛的食欲。洞穴魚的主要食物來源是藻類,而洞穴中的藻類并不總是那么充足,在食物匱乏期,這一基因還有助于它們儲存脂肪,度過危機。
之后,研究人員將這些洞穴魚與一種較瘦的河魚進行了比較,河魚視力正常,但它們不像洞穴魚那樣具備胰島素耐受力。研究發(fā)現(xiàn)這兩種魚的壽命相當。
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培育了河魚和洞穴魚的雜交后代,它們體形較胖,且有高血糖表現(xiàn)。之后,他們向斑馬魚體內導入了胰島素耐受基因序列。斑馬魚體重增加,且對胰島素有了耐受力。
當人類有高血糖表現(xiàn)時,細胞中的糖基本上都被糖衣包裹著,這就會導致相關病變。
“洞穴魚也有高血糖癥狀,但它們體內的血糖沒有糖衣蛋白的包裹。這是如何做到的?”Misty Riddle在一份聲明中問道,他也是該研究的作者之一。
研究人員認為,如果能弄清楚洞穴魚如何在高血糖情況下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tài),也許就能幫人類破譯糖尿病治療問題的密碼。
【盲眼洞穴魚能幫我們破譯糖尿病治療密碼?】相關文章:
★ 世界最大的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