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地形、海拔、相對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種基本地形的形態(tài)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能力目標:
能判別五種基本的地形類型
情感目標:
關(guān)注當?shù)氐匦晤愋秃头植继攸c以及對生產(chǎn)、生活的影響,產(chǎn)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理解地形、海拔、相對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種陸地基本地形,能夠區(qū)分它們的形態(tài)特征。
【教學難點】
1.地形、海拔、相對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五種陸地基本地形的形態(tài)特征。
【學情分析】
學生可以運用數(shù)學上接觸過的知識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對高度。對五種陸地基本地形的實際形態(tài)也較熟悉,但是五種陸地基本地形的具體特征,統(tǒng)計數(shù)字需要強調(diào),尤其是山地與丘陵、平原與高原之間的差別,可以利用剖面示意圖輔助。
【教學方法】
直觀教學法、創(chuàng)設(shè)情境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 ||
教學內(nèi)容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組織教學: 復習提問: 引入新課: 我們在地球上主要生活在陸地上,而我們生活的陸地,比如我們周圍,有上坡有下坡,整個陸地表面并不像海平面那么平,有很多高低起伏。 講授新課: 一、地形就是地表各種高低起伏形態(tài)的總稱。 創(chuàng)設(shè)情境:地表的高與低需要用什么來衡量? 引出高度,并比較測量高度的不同方法。先用人的身高來舉例,形象的類比高度的測量方法。 二、海拔:地球表面某一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也叫絕對高度。 相對高度:地表某一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即兩個地點之間的海拔差。 過渡:正是由于陸地表面各個地方的海拔高度,相對高度都不相同,所以就有了各種不同的地形類型 | 總結(jié)作業(yè)情況 利用身邊常識引入,幫助學生理解 吸引學生注意力 提出疑問,啟發(fā)學生 繪制簡單示意圖,表明海拔和相對高度的意義及不同 列舉熟悉的地形——五種陸地常見地形 | 通過讀圖分析鞏固 積極思考 嘗試用以有的知識自主解決問題 閱讀課文,初步理解海拔、相對高度的定義。 通過舉例、板圖理解海拔、相對高度的含義,區(qū)分它們的差別,熟練鞏固 利用身邊知識舉例 |
三、五種陸地基本地形 繪制地形剖面示意圖讓學生判斷 海拔高度(米) 1.平原:〈200 2.高原:〉500 3.山地:〉500 4.丘陵:〈500 5.盆地:中間低、四周高 最高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面積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面積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 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 最深的海溝——馬里亞那海溝 了解海底地形 課堂小結(jié):利用板書總結(jié)知識點,強調(diào)讀書、學習的方法。 布置閱讀“世界地形圖”從中找出世界著名的高原、平原、盆地、山脈,熟讀名稱,記清位置。 | 利用簡單的地形剖面示意圖,啟發(fā)學生辨別五種陸地基本地形 總結(jié)五種陸地基本地形特點 通過書上活動,指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世界之最,并強調(diào)“世界之最”的重要性 可與陸地地形進行對比分析 海底地形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一部分內(nèi)容,可適當將一些海底的內(nèi)容,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 通過讀圖思考判斷,提高興趣 積極思考 比較平原與高原;山地與丘陵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偨Y(jié)盆地的特點。 定性定量描述五種陸地地形的特點 |
【七年級地理上冊《世界的地形》教案】相關(guān)文章:
★ 從高中生到大學生 華麗轉(zhuǎn)身從現(xiàn)在開始
★ 演化著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