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標要求】
1.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峰、山脊、山谷,判斷坡的陡緩,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
2.在地形圖上識別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
【學習目標】
1.學生通過自主預習,知道海拔、相對高度、等高線的概念,估算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
2.學生通過動畫演示、繪制等高線的活動體驗,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峰、山脊、山谷,判斷坡的陡緩3.通過教與學、活動體驗,使學生在解決問題,反思中感悟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判斷坡的陡緩;在地形圖上識別五種地形類型。
難點:在地形圖上識別五種地形類型
【教法、學法】舉例說明、動畫演示、活動體驗;
【教學媒體】多媒體
【學習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 教學內容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導入 | 播放視頻《奇怪的蝴蝶圖》 內容:19世紀末,藏族人抓到了兩個英國人,搜出來一些畫有許多密集線條的圖紙,他們說圖紙上畫的是蝴蝶。但這“蝴蝶”圖卻帶來了侵略的英國軍隊。 |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蝴蝶”圖,將此與本節(jié)知識點聯(lián)系 | 視頻引入新課,激發(fā)學習興趣。 | |
展示目標 | 展示學習目標 | 明確學習目標 | 目標引領 | |
自主探究 | 海拔、相對高度 | 展示學習任務:自主完成導學案的預習部分 | 結合課本P24~26內容,自主學習,知道海拔、相對高度概念 | 自學后小組展示,以擴展補充。 |
承轉 | 認識山體的不同部位,思考地表的高低起伏怎么表示到地圖上? | 認識、猜想 | ||
交流討論 | 等高線地形圖的繪制 | 動畫演示: 等高線地形圖的繪制 | 學生觀察演示過程,討論繪制等高線的過程 | 觀察后通過活動體驗實踐 |
自主探究一 | 判斷坡的陡緩 | 問題1:觀察下列等高線地形圖,根據(jù)等高線的概念判斷此圖是否正確,為什么? 問題2:學校組織登山活動,設計了兩條路線供同學們選擇,你們會選擇哪條路線?為什么? | 學生思考、討論強化等高線概念,學會判斷坡的陡緩 | 自主學習 概括材料信息。 |
自主探究二 (亮點) | 等高線地形圖上不同的山體部位 | 1、展示圖片:認識山體不同部位 2、展示學習任務 3、學生展示交流 4、教師總結五種地形類型 | 1、學生繪制模型(土豆山)的等高線地圖; 2、學生找到山峰、山脊、山谷,觀察其等高線特征 3、討論總結山體不同部位等高線特征 | 活動體驗,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
通過觀察總結不同山體部位的等高線特征 |
承轉、練習 | 1、教師總結等高線地形圖上不同的山體部位 2、學生隨堂檢測,以珠海鳳凰山為例 | 學生自主完成課堂檢測 | 珠海鄉(xiāng)土地理增加學生興趣 | |
總結 | 學生繪制知識網(wǎng)絡圖,將疑惑補充,教師后總結。 | 學生寫出本課主要內容或談談自己的疑惑 | 歸納要點 |
【板書設計】
一、海拔與相對高度
二、等高線地形圖的判斷
1、判斷坡的陡緩
2、山體不同部位的等高線特征
【七年級地理上冊《地形圖的判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