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的學生們真的有很強的好奇心。在看到課本沒有的內(nèi)容“霰”時,小眼睛都閃著光芒,專注著研究圖中在生活里不曾見過的白色顆粒。在談到“生活中你與降水的‘愛恨情仇’”時,許多學生都深有體會,踴躍發(fā)言。甲說“我對降水是愛,因為生活中吃的糧食需要雨水的滋潤”;乙說“我對降水是恨,因為有一次出門,天突然下冰雹,砸到我了”;丙說“我喜歡降水,因為如果昨天雨下得夠大的話,我就不用上課,可以在宿舍睡覺”……答案五花八門,出乎意料。這些都是學生們真真切切的生活經(jīng)驗,他們在回憶中已深深體會到“降水與生活的息息相關(guān)”。從他們的言語中,我也能關(guān)注到學生們的內(nèi)心世界,他們有許多想法,很聰明。比如課堂拓展“下雪了,怎么測量降水量”“制作簡易雨量器,測量當?shù)亟邓俊睍r,學生們都結(jié)合書本與生活實踐,提出很實用的方法,如“測量降雪量需測融雪后的雪水”,“用生活中的塑料瓶制作簡易雨量器”等。這一些都是學生自己悟出來的,而不是老師一味地講,學生一味地接受。人對于自己找到的答案,會有自然的成就感,學生也是這樣。嘗過這種成就感,學生們自覺喜歡上發(fā)現(xiàn)的過程。老師也可以卸下“獨挑課堂大梁”的重任,把課堂還給學生,還可以從中坐收漁翁之利。
愉快的一節(jié)課很快就過去,我滿足地回味學生們的積極表現(xiàn),也靜靜地回憶自己的表現(xiàn)。臺下學生,臺上教師,這就是說的我吧。只是這個教師還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嘗試者,與學生一樣,有許多奇奇怪怪的想法,充滿好奇心;又與學生不同,有許多顧慮,許多不成熟。比如,課堂語言組織能力終歸不太嚴謹,關(guān)于課堂“留白”把握得較欠缺。課堂中,我一般會按照先前教學設(shè)計進行,一旦學生思維超出這一設(shè)計,我就有點失措。此時,我常會犯一個錯誤,就是用許多廢話,把學生兜回原來設(shè)計軌道上;或者一個問題,得不到想要的答案,我會設(shè)計許多小問題,引導學生,有時繞遠就有點跑題了。這一節(jié)課上,我感覺語言還不到“一語中的”;關(guān)注到的學生也不夠廣,課堂中自主回答問題的學生不少,只是參與的范圍不夠廣;課前準備進行小組之間的計分競賽,最終并沒實現(xiàn);時間把握不好,導致拖堂……
就如肖老師所言:沒有完美的課堂。每一節(jié)課堂都是一場嘗試,有滿有缺。滿讓我感激,缺使我進步。
【《降水的變化與分布》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 地理教學反思㈠
★ 地理教學反思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