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從紫禁城、西苑三海、圓明園、頤和園等宮苑之擘畫設計,到清東陵、清西陵的選址經(jīng)營,都活躍著雷氏家族的身影。今天,你所知道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大都與這個家族有關。作為綿延二百余年、累八世才能服務于大清皇家眾多工程的御用設計家族,坊間譽之“樣式雷”。毫不夸張地說,一部阜成門外聚善村雷氏家族的興衰史就是半部清代宮廷建筑史。
撰文:楊兆凱
攝影:趙鋼
孝陵琉璃影壁尺寸畫樣,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近代之前,中國并沒有西方所謂“建筑師”的職業(yè)。清工部和內務府皆承辦營造事務,“樣式房”即類似設計職能部門,設計稱為“起樣”,工匠稱“樣子匠”,與現(xiàn)代建筑設計師有相似之處,他們也是工匠隊伍中文化水平較高的一群,具備基本的書算和美術能力。不同的是,樣子匠的設計涵蓋范圍廣泛得多,從風水選址、景觀設計、建筑組群、房屋構造、內檐裝修到舟車家具等無所不包。雷氏家族累世從事此業(yè),可以算是設計世家。這么說來,我們現(xiàn)在常稱“建筑世家‘樣式雷’”,倒有所局限了。
“樣式雷”家族譜系圖(注:早夭者未列表中)
編制:何蓓潔
美術設計:閆波
清代樣式房隸屬相應的工程處。因海淀園林工程浩繁,故圓明園常設工程處,歸內務府所轄,處理的事務稱“內工”。對應的外工,就是由工部主導的都城、宮殿、陵寢等大工程,成立工程處后,有時也會從內務府圓明園工程處樣式房挪借人手,組織相應的樣式房。“樣式雷”曾長期供職圓明園工程處樣式房,并多次出任掌案也即樣式房的一把手。直到英法聯(lián)軍將萬園之園付之一炬,圓明園樣式房才告解散,雷氏的事業(yè)也短暫地進入一低沉期,但隨著咸豐定陵以及圓明園、三海工程的上馬,他們又迎來了新的發(fā)展。
圓明園清夏堂燙樣
作為匠人傳奇的絕響,“樣式雷”留下的建筑作品眾多,但他們留下的大量建筑圖檔更為可貴。因為清以前的官方樣式檔案絕少留存,雷家積藏的各類樣式檔案讓后世得以一窺中國傳統(tǒng)營造工作的全貌,以及匠人的技法、才智與匠心。
圓明園萬方安和燙樣,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萬方安和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建于雍正初年,是雍正皇帝最愛的寢宮之一。建筑平面呈“卍”字形,意匠精巧。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萬方安和遭英法聯(lián)軍焚毀,唯基址尚在。
傳世的“樣式雷”圖檔包括圖樣和燙樣兩部分。從建筑視圖角度來說,圖樣可略分為地盤樣和立樣,其中又可細分為總平面地盤樣、平面地盤樣、立面立樣、大木立樣、軸測立樣和透視立樣等若干種。若按照制圖進程劃分,一所建筑要經(jīng)歷糙樣、糙底、底樣、細底、進呈樣等繪制序列,其中,進呈樣翔實清晰,制作最為精美。為了向帝后更明確地展示設計效果,有時候還會奉旨或奉諭制作燙樣,也就是建筑模型。燙樣系用杉木板、粘土、秫秸、紙張等材料經(jīng)過鋸截、培塑、裱糊、瀝粉至彩畫而成,從建筑布局到內檐裝修,在燙樣中皆可一覽無遺,流傳至今的不過幾十件,無不制作精良,彌足珍貴。
同治光緒間,紫禁城長春宮為慈禧太后居所,經(jīng)歷過多次較大規(guī)模的修繕。這件燙樣反映的是長春宮內搭建看戲殿及避暑天棚的做法,可層層揭開,則各段做法一目了然。糊棚與扎彩一起,構成了清代搭材作的主體,此類臨時建筑廣泛應用于節(jié)慶和婚喪,舊京城內的棚匠直到民國年間才逐步衰落。在燙樣中可見,雖是臨時建筑,但制作卻一絲不茍。天棚上建大型人字形屋架,前后兩山均開天窗,兩層卷簾,下為箔席、上為油布,防曬防雨可以兼顧。看戲殿為一平臺殿,勾欄彩畫,美輪美奐。
燙樣與畫樣互為表里,兩者可以互相說明。圖樣和燙樣在工種上,都有畫匠的參與,燙樣還需要專門的燙樣人先來完成。當然,一個人可以既是畫匠又是燙樣匠??刂平ㄖ┕さ?,除建筑圖紙外,還有詳細圖紙說明,即做法,工人主要根據(jù)做法進行施工,做法有的就直接貼在圖樣或燙樣上。燙樣和圖樣一樣,控制的設計深度都是到樣式層面,法式層面則靠做法來承載,由工匠代代相傳。
圓明園廓然大公燙樣
有些建筑方案只有圖樣也被采納了,就沒有必要制作燙樣,但燙樣作為設計方案推敲的必要工具,方便了甲方乙方的溝通。在這個意義上,有圖樣無法取代的作用。燙樣是一種快捷、全面的建筑模型,它將所有的設計部分整合起來,給人最直觀的感受。本來是單獨呈現(xiàn)的地盤樣、大木立樣、外檐裝修內檐裝修樣最終會造就一種怎樣的空間形態(tài),只有燙樣能夠給出。成組群的燙樣如一種前現(xiàn)代的沙盤,亭臺樓閣,山石樹木,質感各異,表現(xiàn)力極強。
菩陀峪定東陵現(xiàn)狀及仿孝東陵明樓寶頂側立樣。定東陵乃慈禧慈安兩位太后的陵寢。慈禧太后掌握帝國時期,迎來了清帝國的“中興”,因此兩宮皇太后的陵寢工程也就變得格外重要。在方案階段,樣式雷受命圖寫前代后陵制度,供慈禧參酌。該明樓地宮側立樣即系根據(jù)孝東陵規(guī)制設計的定東陵明樓地宮樣式??梢钥吹?,清代陵寢地宮設計在地平面以上,避免了水潦之患,整個陵寢可以說是一座地面建筑,借此也可知一些盜墓小說之無稽了。
因承接陵寢工程,雷氏還學起了風水術,察龍定穴不遜于職業(yè)風水師,這也使得他們能夠在一眾樣子匠中格外出眾。他們并不像《盜墓筆記》等文學作品中所演繹的那般神秘,更不會在陵寢中制造什么離奇的機關。事實上,明清陵寢制度已經(jīng)相當成熟,遵循皇朝典禮、務求完固即可。但因為他們長期為宮廷辦差,出入禁苑,在常人眼中便有些神秘。
點景彩棚圖樣,國家圖書館藏
在重大的國家慶典工程中,如帝后萬壽、皇帝大婚、元宵燈會、兩宮回鑾等大事件中,“樣式雷”設計了大量點景棚彩,一些祝壽、祈福的元素被拼貼使用,營造出富麗堂皇、喜慶歡騰的場面。這種拼貼式的設計手法,與高度模件化的建筑工程差可比擬。
頤和園圖樣,東洋文庫藏
隆?;侍笮记宓圻d位之后,清帝國畫上了句號?!皹邮嚼住迸c這衰朽疲憊的帝國一樣,走向了敗落。替代清帝國的是中華民國,替代“樣式雷”的是新式建筑師,他們最初進入中國的時候,還不用“建筑”這樣的詞匯,而用的是“打樣”,他們的“樣”當然更能迎合一個新生中國的視覺需要。在全球化的進程中,新樣背后所蘊含的營造技藝革命,也在革中國傳統(tǒng)營造體系的命。
圓明園獅子林遺址
“樣式雷”在帝國最后的日子里,依然勤勉,末代傳人雷獻彩主持了光緒崇陵的擘畫設計。兩宮回鑾后,慈禧奉行新政,連帶宮廷里也開始新建一批洋式的新建筑,仍由“樣式雷”設計。這些新建筑在中國木骨架外穿上一身洋式的外衣。顯然,“樣式雷”沒有在“打樣人”入華之際成功轉型,最終進入歷史的故紙堆。事實上,在清末一些國家工程如京師大學堂的設計與修建中,系統(tǒng)接受過西法教育的日本建筑師和他們的中國助手們已經(jīng)開始嶄露頭角,“樣式雷”的時代即將一去不返了。
20世紀二三十年代,雷家已無執(zhí)建筑業(yè)者,后人開始集中變賣祖先積藏的內廷工程圖檔。這批圖檔的流通在當時學術界造成震動,乃雷氏圖檔的第一次發(fā)現(xiàn)。在營造學社朱啟鈐和另外一位社員汪申伯的斡旋下,北平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前身)和現(xiàn)已撤并不存的中法大學成為購藏雷氏營造檔案的主體。除朱啟鈐外,北圖的金勛,學社的闞鐸、劉敦楨等均致力于此。朱啟鈐的《“樣式雷”考》與劉敦楨的《同治重修圓明園史料》、《易縣清西陵》等扛鼎之作均誕生于這一時期。新中國成立后,“樣式雷”圖檔經(jīng)歷兼并重組,北京圖書館和故宮博物院得其大宗。
圓明園廓然大公燙樣與遺址的合成影像令人不難想象昔日盛景。
2007年,中國清代“樣式雷”建筑圖檔入列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樣式雷”這一神秘的清代建筑世家開始從學術界逐漸進入公眾的視野?!皹邮嚼住眻D檔是今人研究清史的重要文獻,也是建筑學家研究傳統(tǒng)營造體系的重要參照。對于遺產(chǎn)保護而言,這批檔案對于清代苑囿、陵寢、王府和衙署等建筑遺存來說意義非凡。近年來,清華大學郭黛姮教授領銜的“數(shù)字圓明園”團隊,就是依托“樣式雷”圖檔及考古發(fā)掘成果等材料,對圓明園進行虛擬復原的。
【清朝皇家御用設計師,這些世界文化遺產(chǎn)都是他們家設計的】相關文章:
★ 巧編詩歌教學地理
★ 高考地理備考指南
★ 世界最熱的地方
★ 失蹤的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