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企鵝在南極羅斯海華盛頓角的冰面上前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些魅力十足的鳥兒其實并不生活在廣闊的南極內陸地區(qū)。
攝影:PAUL NICKLEN,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撰文:BRIAN HANDWERK
南北極,天地遼闊,冰天雪地,籠罩在漫長的黑夜和白晝之下,似乎完全一樣。然而,它們其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南極洲是一個冰封的世界,遠離其他大陸,立于世界的盡頭,周圍的海洋里充滿了生命。處于另一端的北極則由北冰洋和其他水體組成,不遠處是人口稠密的歐洲和北美洲。北極也有海冰,它們會隨著季節(jié)變化而改變。
這些特征反映在南北兩極的野生動物身上。一些物種,比如北極熊,經(jīng)過進化,在不斷變化的北極浮冰上,獲得了捕獵和繁殖的能力;另一些親緣物種,比如環(huán)斑海豹和威德爾海豹,則分別適應了北極和南極的生活。還有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動物:北極海鷗,竟然生活在地球兩端;當然,它們也因此達成了一項紀錄:世界上路途最長的遷徙。
關于極地的誤解和神話有很多,一起來看看這些在寒冷地區(qū)活動的家伙們究竟藏著哪些秘密吧!
北極沒有企鵝。
不少人都以為企鵝生活在北極,事實上并非如此,這里早已被另一種魅力十足的鳥兒占領了:大西洋海雀。它們的羽毛呈黑白色,像鸚鵡一樣的喙和腳卻是橙色。
與企鵝一樣,大西洋海雀也是優(yōu)秀的游泳和跳水運動員,它們擁有防水的羽毛,能喝海水,在海岸邊大量繁殖。
大西洋海雀也被稱為“海鸚鵡”,因為羽毛的顏色和尖尖的喙,它們常被誤認為是企鵝。上圖攝于冰島。
攝影:THOMAS P. PESCHAK,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但不同于笨拙的企鵝,海雀不僅會飛,而且速度驚人:每小時89公里!它們可以迅速把魚帶給岸邊的巢里的雛鳥。
體型最大的陸地上動物竟然是蟲子。
在北極地區(qū),統(tǒng)領所有捕食者的是北極熊。它們體型碩大,分布廣泛,常年生活在南至詹姆斯灣的地方,這里與倫敦處于同一緯度。
對于北極熊而言,海冰至關重要。它們以此作為捕獵平臺,捉住那些浮出水面呼吸的海豹。加拿大環(huán)境部的名譽退休科學家、阿爾伯塔大學的兼職教授Ian Stirling說:“簡而言之,北極熊進化出了利用最豐富的食物資源……海豹的能力。”
北極還有其他的陸地捕食者,包括北極狼(灰狼的亞種)和北極狐。
在加拿大哈德遜灣,兩只北極熊狹路相逢。經(jīng)過進化,這些大型捕食者可以在北極海冰上生活和捕獵。
攝影:FRANS LANTING,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另一方面,“南極沒有陸地捕食者”,阿爾伯塔大學的生態(tài)學家Andrew Derocher說。
南極洲是地球上最寒冷、最干燥、風最大的地方,是一片廣袤的荒漠,沒有生命。在那里,體型最大的陸地動物竟然是一種沒有翅膀的搖蟻:南極蠓,成蟲的壽命約一周時間。
這是因為生活在南極海岸,尤其是南極半島和羅斯海的企鵝,雖然數(shù)量眾多,卻被認為是海岸動物,而非陸地居民。
所以,無論動畫片或者其他大眾媒體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畫面,南極點都沒有企鵝。
冰冷的海水里充滿了生命。
雖然內陸一片荒蕪,但南極周圍寒冷的海水里,卻生意盎然。
英國南極觀測站的保護生物學負責人Phil Trathan說:“在整個南極,海洋的物種多樣性其實非常豐富。這里有大量物種,而且數(shù)量非常多?!?/p>
磷蝦遍布整個南極海域,這種小型甲殼類動物是企鵝和大型鯨魚的食物,包括藍鯨、座頭鯨、小須鯨都以磷蝦為食。
說起企鵝,我們就會想到南極,但南極洲的永駐居民只有帝企鵝和阿德利企鵝。其他企鵝,比如帽帶企鵝、巴布亞企鵝和馬可羅尼企鵝,則在南極半島或亞南極群島繁衍生息。企鵝是游泳能手,磷蝦、魚和烏賊是它們的最愛;因為南極冰面上沒有天敵,它們不需要飛行。
在加拿大蘭開斯特海峽,雄性獨角鯨以鱈魚為食。和北極熊一樣,這些哺乳動物進化出了在北極浮冰周圍生存的能力。
然而,在海洋中,企鵝要面對豹海豹——這個強大的獵手常對恒溫動物下手。有趣的是,豹海豹也吃磷蝦:它們既長著“大大的犬齒,適合捕殺鳥類和哺乳動物,也有篩子似的牙齒,可以把磷蝦從水中過濾出來”,新西蘭科薩特卡咨詢公司的南極研究員Regina Eisert說。
獨角鯨只生活在北極。
被稱為“海中獨角獸”的獨角鯨長有螺旋狀的長牙,是深受人們喜愛的北極動物;與其他海豚科物種一樣,它們也會成群結隊地游弋,數(shù)量有幾十只甚至上百只。
獨角鯨常年生活在北極,在無冰的沿海水域避暑。遇到無法穿透的岸冰時,這些海洋哺乳動物會游到近海更深的水域中,在浮冰下覓食,利用冰面上的裂縫和缺口呼吸。
南極沒有鯊魚,但北極有很多。
南極的海水太冷,鯊魚無法存活,但北極海域里有差不多6種鯊魚。格陵蘭鯊是其中最神秘的生物之一:人們直至1995年才拍攝到活體標本。這些捕食者的壽命至少有272年,它們不放過一切捕獲或遇到的東西,從粗心的魚和海豹,到北極熊和馴鹿的尸體。
南極也生活著一些魚,比如南極魚,它們會產生“防凍液”:這種蛋白可以與血液中的冰晶結合,防止血液凍結。著名的頭帶冰魚是唯一沒有紅血球的脊椎動物,白色的血液讓它們看上去宛若幽靈。
逆脊鯨生活在南北兩極。
逆脊鯨,又稱殺手鯨,生活在全球多個海洋中,包括南北極附近的水域。在南極地區(qū),大約有7萬只逆脊鯨,它們的食物各不相同。Eisert告訴我們,A型逆脊鯨吃鯨魚和象海豹,B型吃海豹和企鵝,C型吃魚。
Eisert曾觀察到,C型逆脊鯨在冰層下游了至少1.6公里,這種行為對于需要呼吸的動物來說,非常冒險。她說,這些逆脊鯨似乎“有著非常優(yōu)秀的導航能力,能在冰層下找到(自己的)路”。
南極海豹更悠閑。
每年春天,南北兩極都有很多海豹在海岸線附近的“固定冰”冰面上繁殖。
由于地面上沒有捕食者,南極海豹茁壯成長,或許正因為此,世界上一半的鰭足類動物都是海豹。另一方面,在北極,海豹是食物鏈的一部分,比北極熊、狐貍、狼和人類等陸地捕食者低一級。
Stirling對比了南極威德爾海豹和北極環(huán)斑海豹的生活方式。他說:“最明顯的區(qū)別是,你可以走到南極冰面上的海豹身邊,因為它們不用擔心陸地捕食者?!倍诒睒O,你走到距離它們大約90米的地方,環(huán)斑海豹就會逃跑。
威德爾海豹的幼崽直接誕生在冰面上,而環(huán)斑海豹則會把幼崽藏到被雪覆蓋的巢穴里。
在南北兩極間遷徙的唯一動物。
北極燕鷗是世界上通勤路程最長的鳥類:每年,它們往返于格陵蘭島(繁殖地)和南極洲之間,總長度約70800公里。
這背后的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不過毫無疑問,它們圓滿完成了任務:在30年的壽命里,一只北極燕鷗可以輕松飛行240萬公里,這個距離相當于在地月之間往返三次。
這就是所謂的“漫長的旅程”吧。
【南極北極大不同:你所不知道的極地故事都在這里了】相關文章:
★ 侯仁之
★ 中國富豪欲購0.3%冰島領土 建酒店和生態(tài)度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