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是海洋中的微藻原生動物或細菌在水體中短時間內過渡繁殖或聚集引起海水顏色變化出現(xiàn)紅色、蘭色或褐色等異常的現(xiàn)象,是一種比較嚴重的海洋生態(tài)災害。那么赤潮究竟有哪些危害,又是怎樣產生的呢?
一、赤潮危害
赤潮的發(fā)生不僅嚴重威脅海水養(yǎng)殖業(yè)、海洋漁業(yè)資源,惡化海洋環(huán)境破壞海洋生態(tài)平衡,損害濱海旅游業(yè),而且還可能引起食用被赤潮毒素污染的海產品的人群中毒,甚至死亡,因此,赤潮已成為世界沿海國家面臨的一種嚴重的海洋環(huán)境問題。
赤潮發(fā)生時一方面大量赤潮生物能遮蔽照射到水下的陽光,影響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進而影響海洋食物鏈的正常循環(huán);一方面有些赤潮生物還能分泌黏液或在死亡分解后產生黏液,這些黏液和帶黏液的赤潮生物,可以粘附在海洋動物的腮上,妨礙海洋動物的濾水或呼吸過程,導致魚類窒息死亡;同時大量生長的赤潮生物和死亡分解的赤潮生物,能消耗大量的游離的氧,海水水體缺氧也易造成海洋生物窒息死亡;加上有些赤潮生物(如,甲藻)還能釋放毒素,毒死、吞食其它生物,直接影響海洋生物的生長;再者,赤潮生物死亡分解還會影想水體的酸堿度和光照度,影響海洋生物的生理活動,導致生物種群和結構的改變。因此赤潮已成為世界沿海國家所面臨的一種嚴重的海洋環(huán)境問題。聯(lián)合國也于1990年把赤潮列為時世界三大近海污染問題之一。
二、赤潮的產生
赤潮的產生雖然是一種很復雜的過程,但就其原因也不外乎兩個方面,即內因:赤潮生物的存在與過度繁殖;外因:氣候、地形、物理、化學、生物等外部因子的誘發(fā)
1,赤潮的生物存在:
目前,世界上各地已記錄了200多種赤潮生物,除少數(shù)的原生動物和細菌外,都屬于浮游植物,包括藍藻、硅藻、甲藻、金藻、隱藻等門類,它們的個體一般很小,只有幾——幾微米之間,但它們具有(1)適應策略:它們往往能發(fā)展出能適應不同環(huán)境并與其它生物成功地進行生存競爭的一系列適應策略。如:通過垂直遷移,優(yōu)先爭奪陽光和營養(yǎng)鹽或能在不良環(huán)境下將孢囊沉積于底泥中,等待環(huán)境適宜時,再迅速萌發(fā),形成占優(yōu)勢的細胞群。(2)擴展策略:它們能借助水團運動,洋流輸送,遠洋貨輪壓輪水的攜帶,跨流域傳播到原本沒有這些物種的海域中,填充到空生態(tài)位中,從而大量繁殖,令海水變色爆發(fā)赤潮。(3)謀殺策略:大約有三分之一微藻類赤潮生物,能產生毒素,影響其它生物生長,密集的赤潮生物或其胞外物質還能堵塞魚蝦類的鰓,使之窒息致死,赤潮生物尸體分解能產生硫化氫,危及海洋生物生存。因而,可以說赤潮生物有很強的生命力,是爆發(fā)赤潮的內界原因。
2、外界環(huán)境的誘發(fā)
【嚴重的海洋生態(tài)災害】相關文章:
★ 宇宙的生死輪回
★ 世界最寬的瀑布
★ 有多個首都的國家
★ 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 中國的國際湖泊
★ 世界上的私人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