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學習興趣是學習的自覺動力。我認為地理課適當引入“快樂教學”,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使學生樂學、愛學,還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爭取課堂的最佳效果,提高地理教學的質量。
1、優(yōu)化導語設計,引發(fā)學生好奇心
初中學生的心理尚處于半成熟狀態(tài),他們對各種事物充滿好奇性,有極強的求知欲。作為地理教師,要高度重視并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積極的心理因素,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出能夠引發(fā)學生好奇感和產生興趣的導語導入新課,盡快縮短學生同教材的距離,使導語成為一堂課成功的鋪墊。
如講中國的氣候中“冬季,南北氣溫差別很大”這一知識時,考慮到學生對抽象,枯燥的氣溫知識學習興趣不高,因而我在上課一開時就講了一個二戰(zhàn)時的故事“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讓學生來分析影響這場戰(zhàn)爭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當學生分析是提早來臨的嚴寒時,我進一步問“嚴寒意味著什么”,學生答是“氣溫低”,我順勢問學生“大家想不想知道我國冬季氣溫的情況呢?”
同學們此時已是情緒激動,興趣極濃,進入新課的學習自然水道渠成。
當然,根據(jù)教材內容導語可以有多種方式,或用謎語、成語導入;或用名言詞導入;或用一個事件……
總之,上課伊始,就讓學生感到新奇,有懸念、有學頭、愿意學、喜歡聽。
如,我講“中國的降水東西差異”時,我念一個小事件,讓學生自己判斷對錯,而學生的回答是否正確,則在學完新知識后方能知曉。這樣,學生的質疑,求知的欲望被激發(fā)起來了,作為教師就順水推舟,將學生帶入知識的海洋。
2、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多種能力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是“老師一人講;滿堂灌,一張地圖一星期,一只粉筆一節(jié)課”。這種方式根本無法啟發(fā)學生思維,更談不上能力培養(yǎng)。“施教之功,貴在誘導,妙在轉化,要在開竅”。教師只有改變這樣的方式,提高教學的藝術性,才能調動學參與,調動學生的思維,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并培養(yǎng)能力。
在地理課堂上,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個性”,設計出適合他們的不同角色,使之能更投入地“演出”。久而久之,他們不僅掌握了所學知識,還會用自己的語言加以表述,更重要的是他們能更快樂地學習。如在學習中國“山區(qū)面積廣大”時,關于山區(qū)在開發(fā)利用中的利與弊,我設計了一場辯論會,正方與反方就山區(qū)利用的利、弊進行了廣泛地、深入地、針鋒相對地辯論,兩方同學參與的激情空前高漲,所論述的觀點和列舉的論據(jù)早已超出了課文提示而更加全面,通過辯論,同學們更加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對事物的認識有了一個正確的方法,這樣的課堂真正將學生引入了樂而忘返的勝境。
3、不可忽視的情感融入
地理知識頭緒多、涉及面廣,若能進行情感引導,不僅可以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情操,而且能使學生更加熱愛這門學科。例如,在講中國的自然資源時,教師既要帶著激情洋溢的民族自豪感,又要帶著強烈的優(yōu)患意識,這樣學生就能更加深切地認識到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國情:總量豐富,人均量不足。從而樹立起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總之,要讓學生把學習地理,當作一種愉快的求知增能活動。這不僅可以積極地減輕學生負擔,而且會使他們終身受益。
更多教學經驗分享,盡在查字典地理網!
【探討初中地理“快樂教學”】相關文章:
★ 淺談初中地理教學的個性思維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 地理教學反思㈠